回家-洋流

明天,下午,16:40,从上海长途汽车站(沪太路)回家。听说,班车没有影响。似乎通过网络隔岸观火几日,也要踏上返乡的旅程。想想今年的雪灾在中部各省,我回家的路线似乎没有太多的报道。希望是一个平安的旅程。

昨天,气象台专家,分析暴雪的原因,似乎只是泛泛的讲,是一个全球的问题,是一个稳定的过程。所谓稳定并不是突变,是一个正常的过程。Science&Vie,几乎每期都在探讨全球变冷还是变暖。有一个变冷观点是这样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全球变暖,导致两级冰山融化,高纬度地区淡水汇入大海,海水盐度下降,进而让非常关键的洋流循环出现动力不足。洋流循环是两级地区通过盐份浓度发生作用,产生下沉的动力,将从赤道来的水流下沉变成寒流返回赤道,由南向北,由北向南形成一个环,同时进行了大量的能量循环。单单对北大西洋暖流的研究表明,暖流带来的能量,大概是10的15次方千瓦,比全球的发电量还要庞大的多。而从70年代以来,似乎有些研究表明洋流的动力下降了30%,但是并不知道是否改变了我们的气候。电影《后天》也是基于这个原理来阐述气候突变,只不过似乎夸张了一些。

既然全球变冷,大量的水分尤其是淡水会重新被转移到陆地上进而让盐分浓度重新提高,是不是又会恢复正常。不过,一次转变恐怕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过程。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是不是有点漫长。

2月4日补充:

Science&Vie科学家称,即使是洋流停止,也需要几百年的历史,至少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赶不上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