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经营报上一篇很有想法的文章《发现你的城》。里面讲述了旅行其实分成两种,一种是行万里路,一种是室内旅行。1790年一个法国人进行了一次环绕卧室的旅行,后来将所见所感写成了一本书,《我的卧室之旅》,他试图告诉我们,旅行的快乐取决于感受力而并不是目的地的本身。一个旅居上海的新加坡人,开始了为期5年的,已他所在公寓复兴路1366弄为圆心的探索之旅,去记录小馆子几时几分会排起长队,市井杂货及时尚酒吧。记录上海老城的点点滴滴,诠释上海创意产业的萌芽和发展。
分类: 云游
宣城OR宣州
6月6日,大学同窗王平,宣城举行婚礼,盛情邀请。
杭州一次公务旅游
6点10分,从上海火车站启程。前往杭州。是一次投标。
动物园
座落在虹桥机场的上海动物园,似乎有些远。从我家过去,要2个小时。
邂逅-梅花
三月中旬
邂逅梅花
邂逅了一树绽放的梅
下午温柔的阳光
洒在梅的脸上
像少女般的羞涩
邂逅了梅
在一个和风晴朗的日子
梅
大约两周前,朋友相约去世纪公园拍梅花。
共青森林公园
共青森林公园,很不错。可能是季节的关系,人非常少,很恬静。无论在有厚厚的落叶积攒下的树林里,还是空旷的草坪上,几乎只有我自己。这种感觉很好,及时自己漫无目的的随便走走。
也许来这里,是带着不同的目的。最后目的算是达到了。
记录下来。
回”家”
火车上同行人,问我去哪儿?我说回家。
淮北别来无恙,城市还是如此之小,朋友已经早早到站,让我倍感亲切。其实一天就足够了,考虑到是周末,早早出发看看七年前的母校。曾经的宿舍楼已经拆了,找寻不到一丝痕迹了。自04年学校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从大范围扩大招生,建立研究生点,以及大兴土木。以前遍地校内绿地和荒野都树起了楼,以前一排排破破烂烂的楼仅仅只剩下了两栋,玻璃都残缺,仿佛已经进入了拆迁的流程中了。只是此时看到,倍感喜欢。
图书馆看大门的老头,还在。系底下复印店的老板还是那样,甚至第二天去系里,见到大家分明感觉自己老了,而他们都没一丝变化。学校自从我们走了之后,就停止了暖气供应,到处都是瑟瑟发抖的人。无论是教室还是办公室,作为煤炭部部属院校沦落到没有煤烧确实挺有意思。
老师们很多都依稀记起我,都说我胖了很多。我已经不是那个怯生生的学生了,和大家算是可以谈笑风生。事情很顺利,管理档案的老师陪同一起到院里各个单位盖章。很顺利。下午很快就坐上了回上海的火车。回去了。
Luo的儿子有十一个月了,他们夫妻两个忙前忙后,住在他们家真是担心添麻烦,不过盛情难却。家里还特意包了水饺,是淮北的味道。一杯酒,几许沧桑都付笑谈中。

重返淮北
周五,12点半,拿到了去淮北的火车票。是卧铺,下铺。9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
苏州
大约中午的时间,到了苏州。天气不算暖和,但是分外晴朗。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想想,这就是余秋雨写的白发苏州。一个拥有2500年的城市。
没有太多对苏州旅游的计划,起点往往都是在路程中随意编篡好的。这样,号称四大名园的“拙政园”也是我旅游的第一站。拙政园位于苏州内城东北部,应该是古代高管和富商的聚集的社区。因为途径博物馆和忠王府。其实前面两个地方似乎我了解的更多一些,只不过没有规划,同时还有苏州的朋友,想想相对于拙政园,其他两个在历史和政治似乎更沉重一些。没有随意改变计划。
院子也不小,但是一切都感觉到很精致,用湖、门、墙、假山将院子分成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力求功能与美的统一。只是主人并不在乎,住多少人,而是希望即使隐居江湖,也将天下收入家中。我在想,每天清晨,主人漫步院中,停停走走,一上午就过去了。只是,今天是节日,往来多游客,熙熙攘攘无法体会出院子的宁静和安逸。在院中博物馆发现清晨薄雾下的假山,初雪中的湖面以及初夏的红花,才发现最美的拙政园。
我想所有的游客一样,按照既定的路线晃晃悠悠的把院子转一圈,然后在出口依依惜别的留影。没有太多的感觉,只是觉得,拙政园来过了,不过如此。
晚上,没有回家,而是在苏州最繁华的观前街住下。和很多地方的步行街不一样,这里不是一个狭长的街道,而是类似龙骨结构的布局。也就是与之较长的道路两端也都精心修饰。中心是一处道观。却是并不同一般寺院的红色或者白色围墙,取之带有一点点灰色的黄色。开放的空间中,可以看到雄伟的三清大殿。
第二天临近中午的时候,放弃了去虎丘的想法,回家了。我想如果是周末,不妨在去趟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