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今天是清明节。想起了爷爷、奶奶,以及我的邻居王奶奶。

        王奶奶离开我,快十年了。记得当初高三就住在他们家,每天她都会叫我起床以及做些早点。当时她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清楚的记得,大一的寒假,妈妈告诉我王奶奶去世了。她说,一直没有告诉我,怕我很伤心。
        我已经不记得当初的感受了。只是现在回想起来,泪水依旧……就好象发生在昨天一样,她一直停留在我大脑的深处。我想起了那个时候最喜欢林清玄的一片散文,依稀的还记得:春天有种花在台湾绽放的时候,他都会想起一个人,一个已经逝去的长者。然后自己会情不自禁的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在长者之前哭泣。不论多么大,多么老,面对逝去的长者,他都是一个孩子。孩子自然会哭泣。泣不成声。
        纪念逝者。生生不息。生生不息。

又说选择

S和我提起了Pang,说Pang最近过得不是很好。在旅游区一家公司很努力的工作,也只是给了1200元的薪水。可能当初说过分红,却一直没有兑现。老婆怀孕却流产了。他又一次开始飘了。这次可能要去青海做建材生意。

       S很叹息,又一次说起了选择。说Pang和Rong是一样的人,在最关键的时候,不知道会是什么问题,犯糊涂。Pang的生活到这个样子,我们似乎都预料到了,如同05年前来上海之前的状态。Pang和大侠一样都成为了有一定的能力却没有取得一定的位置的人,都在漫无目的飘。
       如果以前我会把这个故事告诉我的下属,但是现在我想,这个用不着了。进进出出很多人了,外面的人到底如何,其实大家都很清楚。我发现这样飘的人在人群中反而更多更多。几乎触目皆是。尤其是在上海的外地人。我不明白,大家都经历过这么多事情,也算是经过了大学的教育。为什么没有长远思考问题的意识,甚至不明白一时的得失又能如何。我似乎明白了,当初Jeff走的时候,他说想创业。老板却说,由他去吧。其实由他去吧就是看着他跳进这残酷的螺旋中。
       今年,是跨越30岁。我想是人生的战场。我应该更加努力!

生活之树

昨天,是Ru和Yang结婚八周年纪念日。

        Ru说起了,八年来我们经历了很多事情,成熟了。
        我说当初我们也去炒房子,估计应该不比现在赚的少。
        Ru说,我们在上海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如果当初投资别的,可能我们只是有了些钱却不知道该做什么。
        说的很好!

天台AND烤肉

Sister RuRu今天搬家了。新家有一片露台。她说可以烤肉。

         今天我在网上订购了一个烤肉架和一些木炭。算是送给他们的新居的礼物吧。
         很多人都说婚姻是不幸的,但是他们家是幸福的。幸福的生活是一座高塔,指引着看到的人向幸福前进。

《易经》心得

曾仕强先生讲的《易经》很不错。虽然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是从太极和八卦的起源,以及何为周,何为易,算是讲的很透彻。至少把一个很复杂的经学经典讲的算是比较易懂了。还没有看完,只是基本看完了六十四卦前面的东西。

       我想等到看完再把心得写下来,但是觉得还是很有收获,顾值得记录下来。
       有个隐约的感觉,很多属于社会的东西,不是书本上和理论上可以说清楚的。没有人是完全靠理论去生活的。易经是古代的智慧,也是来源于最朴素的生活。既然存在了千年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易经立足于天、地、人,也同时立足于变易、不易和交易。是讲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和哲学。
       继续学习体会。

高科技企业&乌托邦

高科技企业,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涌现出来的企业。是新时代的代表。谷歌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的极大成着。这些企业似乎都有些独特的特点,既包含着80后,如微软的车库文化,及对未来技术的探索,也有自身的特点。感觉更富有挑战精神,甚至使命感更强烈。相信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把一批天才聚集起来,并不是只依靠金钱。甚至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天才觉得这个事情是对的,就会全力以赴的去做,天才觉得事情是不对的,就会很快放弃的。选择反而变得非常简单。
       人类有个梦想,就是建立一个乌托邦。就是公平自由富足的世界。乌托邦有点像物理学所讲的永动机。在一种100%的理想状态下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这个100%理想是不存在的。虽然是一个很基本的常识,但是依旧用很多人和组织愿意去尝试。不知道是人类发展的动力,还是这些人的悲剧。

       就是世界再残酷,我们也需要努力的去生活,而且还要尝试去让自己生活的更好些。
       不相信乌托邦,谷歌退出中国是高科技企业乌托邦的想法。

幻想和本质

生意场上的朋友,大体上分成两类人,一类是靠梦想活着,一类是不靠梦想活着。具体的表现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和你交流的时候,他是在讲未来或过去的事情,还是在讲现在的事情。虽然我觉得这个分类也许缺乏逻辑性,但是似乎就是我最近接触比较多的人。

      北京来的朋友多喜欢畅谈梦想,讲究做事的格局。要大要全要敢于走别人不敢走的路。交流中我多是旁观者,看着他滔滔不绝的讲,直到把自己陶醉。只是有的时候看看手机,暗示一下时间,有的人倒是很知趣就走了。长久以来形成了目的比较明确的思维方式,并喜欢称称对方的斤两。想想自己几年前也是如此,喜欢把小事情放大成大事情,喜欢把一点点突破放大成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看来似乎也是自我陶醉的一种方式。
       和一个医院的主任交流过程中,倒是有一句话很启发我,她说:她只关注眼前利益。最初倒是不明白,觉得不知道为何这样讲。现在想想的确,意思是我在浪费她的时间。交流的时候似乎更明确些,做点有可能做成的事情,比画个大饼要好。
       事情的本质是事情的关键。看事和看人都要看清本质。有些东西是很容易看清的,有些东西倒是需要些功力。无论是金钱、事业还是感情都是一种投资,需要的不是大脑发热,而是要真正的去看清楚本质。看清楚了就要相信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