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链子

以前我有个自行车,链子可能松了,每次要过高科路桥的时候都会掉下来。以至于每次都是下车,小心推上去。修自行车的人说是链子松了,他取了一个下来,并调整了下。车子爬坡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了,我甚至觉得很久了都没有这样感觉好。只是有一天链子断了,估计是生锈了,可能上的太紧了,况且我很追求速度的人,也就断了。是个大事情,又去修,这次修车的师傅建议换条链子了。

没有太在意是一个自行车的事情。最近开始了长跑,才觉得自己也是那个自行车。1500米下来,挥汗如雨。长久以来躺在床上看书导致颈椎很痛。而眼睛似乎也升了很多度。晚上睡的很晚,早晨醒来早却不愿意起床。

好像从大学毕业就进入了一种工作的生活状态,也就是有点透支的状态。翻看自己的博客,07年和08年似乎天天都是工作。看来生活的链子拉的很紧。

去年开始恢复早餐,恢复12点之前睡觉,甚至恢复了几天锻炼。今年把早晨早起和晚上跑步恢复起来。给生活一个合适的链子。

三月多雨

一月渐渐变冷,二月越来越冷,三月气温回升,开始多雨。

和一个朋友的交流,打乱了我的平静。有点像三月里常下雨。我觉得自己咄咄逼人的态势很不好。可能长久以来已经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我已经不自觉的去争取机会甚至咄咄逼人。这个不是一个好的习惯。会让很多人觉得不舒服。虽然目的达到了,但是会觉得有点过分。

今天,反思下。

工作的事情,最近好像有点心不在焉。可能是觉得很多问题没有考虑好,或者考虑好了却没有下定决心拿下来。

反思下。

去沉淀

沉淀是一种感觉。就好象千头万绪的东西装到了一个瓶子里。慢慢变成值得记录的东西。每个人不走进去体会真的无法知道其中的东西。即使光鲜亮丽,风华正茂也无法隐藏你中人格上的问题。有的人每一次在最关键的时候,都会突然被眼前的浮云一般的东西蒙蔽了。进而本身可能有点希望的东西就彻底没有希望了。人生当然不是只有一两次关键的时候,但是每一次都是决定人生方向的。一次次的错过,将选择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没有选择了。

       我不太想把这些话告诉本人,虽然前前后后的东西都看的很清楚。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和真正明白你要说什么。天要下雨,由他去吧。
       今天我有点睡不着,想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却不知道怎么开始。我想自己是在沉淀想法,将最近发生的事情都沉淀下来。就工作上的事情,似乎有了一定的眉目了,但是却受制于自己启动速度慢的问题,今天Yang还提到了这个问题,说我慢热,但是有后劲。他会继续给我i机会的。我是不是把这些都看成机会?还是已经被同化成了只是看薪水和出了多少汗。今天在嘉定,又和朋友谈起了以前公司的事情,觉得我们真的在一步步的变大,在艰难中逐步发展了起来。觉得自己很有使命感。想想,是不是真的只是挂在嘴上,还是真的已经溶解在我的血液里了。我确实有想法,确实希望能够最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甚至也一直是我个人的选择的一个重要的砝码和动力。
       今年突然没有多少虚荣的想法,也没有太多幻想,也能够很清醒的看到一些问题。但是却感觉另一个方面自己在被慢慢同化,就想所有打工的人一样的想法。我觉的很可怕,就好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种的麻木。我不是这样一个人,这样我不会有快乐的。真的,我觉得自己在向自己妥协,自己在屈从于世俗的东西。
        我在沉淀,慢慢沉淀。

嘉定项目

嘉定的项目不是本行,类似于装修和屋子布置。1月份也确实没有太多的事情了,算是配备了我们一些软件的基础上,我把装修也接下了。明天家具就可以运到了,也算是项目结束了。虽然这个金额不是很大,但是确实我第一次涉足软件以外的项目。而且嘉定距离浦东遥远,每次过去都要明晰目的和前后安排好。

       可以说最初是一头雾水。只是知道墙要刷一下,做个隔断,换个吊灯,再另外配些家具。有点像收拾家的味道。第一次去算是彻底量了一下尺寸,画了一个平面图。房间的采光不错,一面窗子可以看到有些古朴的房子和高大的柏树。屋子算是比较整洁,但是以前的屏风和墙贴都要拆掉。我看了一下墙面,也有点凹凸不平。
       问了几个给自己家装修过的朋友,大家都说刷墙不是很复杂,两桶漆,两把刷子随便就搞定了。又去了家附近的一个家装市场,问了下油漆工的价钱和工作内容,似乎老板们说的也不复杂,只是告诫我要至少刷两遍,此外根据房子的墙面积估算了一下大概用几桶漆。一行三人到了嘉定,又仔细看了一下,我觉得这个活是做不了的,第一墙面比较老了,需要补,第二墙面不平,原来的墙的涂料需要戕掉。去浦东带个工人过来是不划算的,一般卖漆的都会有油漆工的。所以就在嘉定当地一家卖立邦漆的找到了材料和工人。只是在工人的选择上,我想可能自己的描述的显得有点生疏,工人们在报价上和在形容工作的复杂程度上都会渲染。加上即将过年,卖漆的老板也会忽悠说工人不好找。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问问工人需要做哪几个工序,具体几天,那个工序最复杂价钱最高。从卖漆的老板开始问,问上两家,然后再去问问工人。最后找个人实地评估下。这样就知道那些里有水分,实地评估的人会告诉你那些工序不需要做了,工人会告诉你一天大概可以做多少活,卖漆的老板会告诉你需要在配置那些工具和具体的价格。从1000到800,最后到450元成交。
       房间的颜色,卖漆的人会建议用什么颜色,我仔细倾听。提出我的意见。很快就从上百中颜色里选出三种比较合适的,就在三种颜色中选一个就可以了。具体好像是法国面包和维多利亚黄以及一个其他什么的。已经几乎分辨不出到底有何区别了。维多利亚显得更高贵一些,就决定下来用这个颜色。实际上这个颜色很温馨,在房间里有种暖暖的感觉。刷墙的事情,说好哪一天我来验收,剩下的事情是他们自己了。当然大家还是建议派个人去看看,考虑到其中可能存在不可预知的问题,安排了一天一个人在那里盯一下。第三天墙处理完毕了,基本上很满意。墙面很平整,几乎达到了我们预想到最好的结果。
       家具和屏风我们采取了通过淘宝来采购,Sister RuRu 算是做了主要工作,我基本上是付款和就发货的问题进行交流。这个时候你得相信同伴的能力,充分配合。屏风我们采用的是韩国纱,可以像窗帘一样卷起来的屏风,既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区,又不影响采光。算是在这个有些长的房间里做了最好的布置。家具采用宜家的,虽然不是很耐脏,但是很耐看,也简洁大方。一块很大的地毯算是儿童活动区,上面配置了十个蘑菇类型的凳子。
       大树的墙贴和百叶窗壁挂,以及很漂亮的台灯和窗帘。
       安装窗帘是个纯技术活。用电钻在墙上打空,塞上膨胀丝,再钉上去。D算是一个不怕脏和累的好员工,一头土把两个窗帘都装上了。准备收工了,一个窗帘掉了下来。原来老房子的墙面已经很差了,几乎是疏松多孔,无法承受这个窗帘的重量。我上去看了一下,问题比较复杂。而且以前这个地方是用石膏补的,现在已经开裂并且掉了一块下来。而且另外一个窗帘的两个角也掉了下来。打电话问问卖窗帘的,看看有什么办法。此外准备在当地找卖窗帘的,他们那里应该也有工人。D去买了几颗很长的水泥钉,我尝试用长钉打进去。一根根打了进去,算是稳定的出乎我们的意料,但是有一个角,始终定不上,可能是碰上了房子的水泥骨架。尝试了很多方法都不行。无意中,发现在我们打钉的地方1公分处有一截木头,估计是以前窗帘使用的,在刷墙的时候被盖住了,随着我们撬动露了出来。这样问题就非常简单了,直接定到木头上就可以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很用成就感!我相信做事情都是相通的,只要用心,并且积极想办法需求资源。明天验收,我拍一些照片做纪念。

《阿凡达》寻找人类丢失的东西

卡梅隆的 《阿凡达》是令人期待的,就好象《泰坦尼克号》一样,带来的轰动是全球的。虽然科技已经可以为我们创造出几乎不能辨识虚拟和真实的影像,但是每一次卡梅隆都在阐述我们人类丢失的东西。

       当阿凡达星球上的人,住在树上,崇拜树灵,和睦相处甚至和动物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类似于辫子的东西恰恰成为了与大自然沟通交流以及融为一体的工具。而我们人类依靠了越来越先进的科技,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的范畴,我们已经不太需要自然了。我们需要的是支撑科技和我们所谓文明的资源。地球上还是外星球上的生命和自然对于我们都是资源。
       有本书里讲过,我们人类最初不是食物链的顶端,还作为狮子老虎甚至蛇的美餐。我们当时具有像兔子一样的直觉即使没有发现危险,但是依旧能够通过直觉捕捉到。这个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祖先的能力,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它已经不重要了,甚至以及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当科学推翻了神学,同时也否定了直觉,我们真的变成了地球上完全独立的物种。自然已经可以被我们完全改变了。
       当影片上的地球人把一颗庞大的类似于阿凡达人的城市的树,给摧毁了。火焰燃烧起来,很壮观,如同我们在地球上做的一样,征服。这是符合我们逻辑的。甚至是无懈可击的。我们再用自己可以做的方式去征服整个星球。阿凡达人是弱小的,对于我们来说,他们几乎还停留在石器时代。所以征服就好像是用石头去碰鸡蛋。
       但是结局并非是这样,他们加上星球上的动物和植物以及神灵是一个系统,一个庞大的,却有主动意识的系统。当系统开始反抗甚至反击的时候我们人类却发现自己是这样无助和脆弱。最近欧美很多影片都在反思这个问题,一方面是人类越来越伟大,一方面是人类越来越无助。
       世界接二连三的地震,有点想电影2012的开始。不过所有的人可能都觉得这只是一个影片。我也是这样想。如果世界真的是末日了……

爱情是否依然值得信赖

身边的人婚姻多不幸,所谓不幸也并非是分离和反目成仇。只是大家都在平静的绝望中。更多的是一种承受和忍耐。或许道德和社会规则不允许大家有其它的选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实我觉得人本身就是一本很厚的书。相信可以改变,相信自己对他的判断,同时理解他的难处和孤独。像亲人一样对待他。久而久之,也许人的性情也逐渐磨合,在绝望中找到了归属感和希望。有个朋友讲,如何摆脱婚姻平静的绝望,一定要在灵魂上和他交流。这样男人女人就不觉得绝望了,不觉得孤独了

Ro《蓉》完结

幸福和快乐也是总是来去匆匆。蓉选择了一个朋友,算是对我的拒绝。

         昨天知道了这个消息这次没有在做梦,是我最大的收获。蓉像一个搅拌勺子,搅拌了我的心。原本有些复杂和矛盾的东西反而被搅拌了出来。完结了,似乎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与复杂和矛盾的东西拜拜了。
        这次恋爱,自己仿佛像一个没有头脑的孩子,我一直试图去真正表达出来,却始终受到外界的支配。有点像个木偶人。感觉不好,可能也是最后没有什么感觉的原因了。
        我以为自己会做的不好,可是实际上我确实对自己还是很满意,我在自己能够做的,做到了最好。今天起得很晚,却没有过12点。我突然觉得时间仿佛又变得很多,没有再混混入睡了。觉得生活中应该去为自己去储备一些东西。想想,觉得是搅拌之后的好处。
       完结了。

《日本OL》完结

昨天看完了《日本OL》。仿佛有了很多体会,管理上的、职业上的、人生上的以及感情上的。

       首先是管理上的,一个有母亲般的爱心的人对于组织的重要性。她们是组织的粘合剂,在组织中扮演着向心力的作用。可能这样的人并不是管理者,但是却对于组织来说不亚于管理者的重要。在更大的企业里,会有一个部门去扮演这样的角色,如果套到中国来说就是行政部了。其二、就管理者本身来讲,鹰派的和鸽派的,似乎并不能一概而论,就其效率鹰派更雷厉风行,而鸽派似乎有点软弱犹豫寡断。但是就其组织内部的凝聚力以及在关键时刻上组织所爆发出来的力量,鸽派似乎又胜一筹。在电视里,鹰派的部长+鸽派的课长构成了这样一个架构。似乎高层的命令就在这两级协作中传递下来,而下层的抱怨和问题也在两层之间有效化解了。以前我的体系是两层鹰派,命令没有被有效贯彻,而抱怨也最终演变成了对公司的矛盾。而就被管理的人员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自身的问题,有的做事手忙脚乱、有的人成天郁郁寡欢、有的人尖酸刻薄、有的人还在是否离职的矛盾中。就是这样一个组织,却运转的非常好。到底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在组织中,有一种力量在呼唤大家的共同的责任、职业操守和对理想的渴望。就如同电视讲的那样是一种不能够用职业指导手册去诠释的东西。
      关于职业上的触动,似乎就是已经变得墨守成规之后的变化。似乎就是一种外在的触动,扰乱了目前的目前已经不需要去思考的问题。开始考虑问题,以及自己的面对问题的反应。最初是轻视和不安,之后是恐惧,最后是接受事实,要努力面对。我们看到了日本社会对这种问题的反应,当然影片呈现的是积极的一面。如同,三门町讲的这是一个趋势没有人可以阻止。总之要去积蓄力量,要去积极面对。女主人公最后选择了创业,当然也是在这个潮流中找到了为数不多的机会。不是很肯定她是否可以成功,甚至不知道未来的公司是个什么样子。但是她把自己的思想注入到新的公司,是一个真正全新的开始。编剧是一个很现实的人,包括她们公司的人员组成也似乎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总之是一个在她拥有的资源下最好的组合了。
       关于三门町和女主人公的恋情,似乎有点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我想究其根本是两个人对彼此真正的欣赏。即使中间伴随着无数多的矛盾和争吵。可能日本社会已经高度的文明,很多人已经很现实的知道自己的位置,什么是最重要的。相对于我和我身边的人似乎大家还在对已经过去的贫困的生活充满恐惧。什么到底是最重要的呢?
       很好,或者我正处于有些模式化的阶段,这个到是真正启发了我。生活当然没有影片那么简单,有点心得会觉得很好。很好的一个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