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

今天给很多的老师拜年,虽然已经十年过去了,老师们似乎一直对我们的生活状态感兴趣。每次见面都会滔滔不觉。有的老师依然思路很清楚,即便是新生的事务也会有自己的理解。当然有的时候很多想法并不好去表达,但是他们会告诉你,他是如何理解的。今天和我们初中的物理老师交流了很久。

不是什么物理问题,而是对自己的理解。我问物理老师,您觉得我和大家有什么不同,我是如何走过来的?

他是这样讲的:他很多年没有和我接触了,对现在我的状态不是很了解,只是从我的表达上觉得有了很大的变化,他觉得当时我很用功,问题不懂就是不懂,不会去掩盖什么。而有的学习不错的同学会不愿意承认自己有什么地方不懂。他觉得是一种更大的理想。老师讲的很简单,而我只是想和他探讨一些教育的思维方式。他说后来也觉得老师主要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想法。

他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师,我也非常重视他对于事情和我本人的看法。其实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我觉得了解我的人,其中获得的也是一种对自我各个层面的理解。大家共同指向了理想,其实我觉得用专注更为合适。

此外,和大家探讨了一些油田的生存问题。我原来并不是很清楚,后来才慢慢的感受到了,一种高福利状态下对人的束缚。很多同学,都依附于这个大的托拉斯企业,其实机会很少,待遇也很差,只是觉得大家都认为这样很好。大家有的时候想法都让人觉得很绝望,一个本科毕业生,为了一个四百元的工作,等待一年或更长的时间。只是为了进入油田而已。我不明白外面的世界真的有大家讲的那么可怕吗。等待。只是等待。机会越来越少,也是不断的等下去。

也许找不到方向,不如飞回父母身边也好。而最重要的东西却丢失了,是时间,以及比时间更重要的成长的机会。而我发现,不能去和大家谈这个问题,因为很多人很害怕,大家已经习惯了抱怨社会的不公平,不知道除了不公平之外还有什么。不去想,害怕想。

意外的短信

大年三十,会收到很多朋友的短信。其中一条短信,很意外。从来没有见过面,很意外她通过博客走进了我的世界。其实,我的世界很拥挤,充满了不切实际的想法。我很少为自己去争取一些东西。总是觉得生活就是这样,不要有太多的欲望。

博客,给我带来了一种感受,觉得是一个和我有点相似的人。当希望都破裂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在寻找一种东西去填补自己内心深处的空虚和寂寞。这个时候,我试图走进。只是被阻隔在她的世界的门口,我可以看见她,却无法走进她真实的世界。QQ聊天,我知道她的名字,但是除此之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后来,我放弃了在短时间内寻找她的想法。将想法束之高阁,只是在一个很遥远的地方等待会落到我手里的苹果。这一次,我相信自己已经准备好了。

我不知道姐姐关于,很遥远是形容什么,总之可能是差异和距离。不知道是不这样。我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可能对待女人和对待客户一样,分析,把握,沉住气。可能我喜欢幻想,总是希望如何如何,而现实总是让人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想法。而我只是这样等待。

非常高兴收到这个短信,我想是我新年收到最重要的短信。

ZCY:  苹果,好吃。

淡淡的北方

相对于五光十色的南方,北方的冬天,只是单调的灰色。早上还在下很大的雪,但是到了下午,整个城市又从白色慢慢的蜕变成灰色。其实灰色或者其它什么颜色都只是生活的一部而已。下面的照片是一个水库的傍晚。听说晚秋和早春都会有迁徙的天鹅在此栖息休整。但是今天,我依旧看到了很多的水鸟,有的非常大,甚至都怀疑是不是天鹅或者仙鹤。

冬天最珍贵的是暖色。有的时候暖色真的让人很振奋,尤其是彻骨寒冷的天气里。我觉得相机就是我的眼睛,我不会调整什么焦距和滤镜,甚至对曝光选择都不是很擅长。只知道有的时候要留意着心里跳动的声音。它会告诉你如何去捕捉风景。

淡淡的北方,记录下来。

MY春运-不要放弃希望

年前,上海家中,最后一篇日记。我要出发了。

感谢各位博友的祝福。

已经储备了足够的高能量水和食物。相信即使路上多走2天,也不会饿着。

回家。

MY春运开始了!

2月3日补充:

非常顺利的到家,汽车在江阴通过大桥的时候略微有点慢,但是一旦通过盐城,就是完全没有雪了。车速很快,甚至比平时都快了十几分钟。只是那么繁忙的春运,而这辆汽车上,做了刚刚只有一半的人。主要是几天前,很多人都以为不能回去了,改乘火车或者干脆就放弃了。我想如果信息能够及时的被传递出去一定会有很多人通过这种方式回家的。而网上公布的多是网友了解的信息和特别大的车站提供的资讯,对于长途汽车站就没有太多的信息了。信息的不通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不过还是非常顺利,司机说这是这几天来来回回最顺利的一次,每一次都要堵,这次一分钟都没有。

不要放弃希望。

回家-洋流

明天,下午,16:40,从上海长途汽车站(沪太路)回家。听说,班车没有影响。似乎通过网络隔岸观火几日,也要踏上返乡的旅程。想想今年的雪灾在中部各省,我回家的路线似乎没有太多的报道。希望是一个平安的旅程。

昨天,气象台专家,分析暴雪的原因,似乎只是泛泛的讲,是一个全球的问题,是一个稳定的过程。所谓稳定并不是突变,是一个正常的过程。Science&Vie,几乎每期都在探讨全球变冷还是变暖。有一个变冷观点是这样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全球变暖,导致两级冰山融化,高纬度地区淡水汇入大海,海水盐度下降,进而让非常关键的洋流循环出现动力不足。洋流循环是两级地区通过盐份浓度发生作用,产生下沉的动力,将从赤道来的水流下沉变成寒流返回赤道,由南向北,由北向南形成一个环,同时进行了大量的能量循环。单单对北大西洋暖流的研究表明,暖流带来的能量,大概是10的15次方千瓦,比全球的发电量还要庞大的多。而从70年代以来,似乎有些研究表明洋流的动力下降了30%,但是并不知道是否改变了我们的气候。电影《后天》也是基于这个原理来阐述气候突变,只不过似乎夸张了一些。

既然全球变冷,大量的水分尤其是淡水会重新被转移到陆地上进而让盐分浓度重新提高,是不是又会恢复正常。不过,一次转变恐怕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过程。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是不是有点漫长。

2月4日补充:

Science&Vie科学家称,即使是洋流停止,也需要几百年的历史,至少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赶不上了

 

曾经流浪的家

春节闲来无事,遂记录一下曾经的生活状态,以此告诉自己的选择。

离开了大学,背着一个包,来到了濮阳。在公司的仓库收拾了一个3-4平方的空间,用公司一个废弃的屏风圈出来,这个就是我的家。后来人们问我,在哪里,我可以说在公司,也可以说自己在家。房子很温馨,甚至我把很多的书都摆到桌子上,告诫自己空余的时间要多读读多看看。在后来这些书就成了真正的装饰品。04年年底,我的小屋被征用了,主要是培训业务的开展,没有办法只能再去找屋子了。

我的第二个屋子,是公司对面的一个二层小楼,屋子可能很久没有住人了,有一种发霉的味道。我用了一天时间,先是用洗衣粉刷地面,把油污通通都刷干净,12月的北方,很冷了,手冻得通红,只是当时很简单,没有太多的想法,觉得生活很快乐,是我真正独立的家。那个废弃的屏风又被我搬到新家,从中间一隔为二,一个是卧室,一个是客厅。添置了一个小太阳之后,真正的温暖就走进了我的家。很舒服。屏风是可以折叠的,我把它折成一个几字,上面搭上一根棍子,这样就有了第一个衣柜。至少衣服可以立起来。天气渐渐变暖,我给自己添置了一个海尔的小小神通洗衣机,虽然没有甩干功能,但是至少可以省去了大量的处理衣物的时间。周末省下来的时间做些什么呢?首先当然是娱乐设施,将公司的小电视抱来,买了一个不错的天线,这样就可以看到中央电视台了,真的没有太多的选择,晚上8点的电视剧场,竟然成了我很重要的娱乐。记得那是一个并不是很好看的电视连续剧《如此多娇》,几乎一集没有拉掉。DVD机的到来让生活水平有了飞速的进步,至少可以自主的选择想看什么了。后来它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常常边洗衣服,边看最新的战争片,当然如果很安静的时候也会看看不错的艺术片。

电磁炉的添置,让我的空余时间更加丰富,因为与之相来的还有九件套,锅碗瓢盆筷子等。我尝试做一些饭菜,后来知道米饭应该几时开锅,鸡蛋几成熟更好。再后来,常常是洗衣机洗衣,电磁炉蒸米饭,而我在看影碟。公司有一个废弃的大水壶,被我改装了一下,吊到房顶上,隔壁是一个做窗帘的,有很多塑料轨道,于是借来一些,搭成了一个一米长四四方方的长方体框架,用透明塑料布一封。买了一个大条盆放置在地上,将塑料布都收到条盆里。这么忙活只是为了解决我的洗澡问题。水壶注上水(冷热都要注入的),钻进浴室,拉上浴帘(塑料布)。打开水壶的阀门,好舒服!再后来,考虑到节水的问题,加了个喷头,就开始洗淋浴了,其实最花时间的就是烧水而已,洗完之后将条盆的水倒掉即可。每天都要用水冲冲,到不是为了干净,而是觉得水会让自己很轻松。习惯了之后,就开始让洗衣服,洗澡,蒸米饭,看影碟相互配合。电视有点老化,声音有点问题,于是又配置了一个有源音箱,哪个震撼力,甚至我邀请浩浩来我家做客,欣赏我震撼力的音响。

濮阳一年,之后,我来到上海,除了DVD和电磁炉,其它电器弟兄们都留在了濮阳,亲戚朋友分了。对了,还有一个榨汁机,榨汁倒是很快,一个哈密瓜,只是用不过3分钟时间就榨出了,但是清洗需要30分钟,借此机会送人了。在濮阳的一年是我工作的第一年,很单调,单调的生活依然可以让我很烦躁。我添置了大量的生活设备,也是一种宣泄,让自己将无法抑制的焦虑和烦躁,找到一个释放的方向。我很喜欢濮阳的家。后来用公司的DV拍了一些照片,不过只保留下了这一张。

我自制的抽油烟机,以及我的餐灯。当时还是很勤奋,除了看看DVD就是看专业书。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向那个方向发展,即使进入公司之后也是这种感觉,当人很迷茫的时候,就会喜欢去看一些专业书,至少感觉自己不是在浪费时间。后来想想,事情并非如此,书籍我根本没有心去读懂什么,似乎什么都不懂。只是知道技术和销售,我必须做出选择。05年的7月,妈妈来到我的家,我给她做了几个菜,很高兴,甚至是无法抑制的幸福,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主人。妈妈具体讲什么我记不清楚了,只是她来了后,依然对我的选择非常气愤,不过也是接受了这样的事实,在那一天,她把我的东西通通洗了一遍。

05年的十月,我去了上海,为了想法。

=================================================================

初来上海,就暂住公司,一个折叠床就是我的家。晚上打开它,铺上铺盖,藏在里面。早晨,钻出来,收起铺盖,折起小床。空余的更多时间我是四处看看,了解这个陌生的城市。没有什么不好,半年过去了。

后来同事一起租了一套房子,我有了一个大床,生活就像大床的来到安静了下来。大床的家,就好像职工宿舍,白天一起,晚上一起。我也开始慢慢尝试烹调,邀请其它同事来家里吃饭,也是抑制不住的幸福,只是家又更进了一步。

06年底,我们都搬出了宿舍。又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虽然是很多人一起合租。房子是标准的毛坯房,什么都没有,在强烈要求下,二房东姚,终于买了一个燃气热水器,当然安装就落到我的手上了。很快,我都很吃惊,没有买什么东西,只是从一个二手不能用的电热水器上拆下来的东西,就装出了我们的澡堂。厨房的油烟沾满了一面墙,正巧整个小区都在粉刷外墙,我和姚就弄了一袋子上来,倒入脸盆里,用手抓起一把抹到墙上,用棍子推平。3个小时就弄好了。因为当时只有我和姚,人手有限。姚是一个做软件的技术人员,她不擅长交流,脾气也很怪。好像除了弄墙,之后我们彼此都没有太多的语言。后来,我生活在自己的小屋里,买了一个特别舒服的床垫,很多时候周末,就是伸出手,枕头立起来,拿本书,静静的,舒舒服服的一天。

图中的案板是一种创意,三块板子都是大屋凉台上找到的,那个白色的是二手的电热水器。整个案板还是很稳固的,只是这个屋里通风不好,有很多蟑螂。

=====================================================================

2007年11月

又搬家了,我非常喜欢现在的家,有阳光,面积大,还有冰箱和空调。最近新添置的微波炉很不错的。

在有限的资源下更好的生活。

冰封河山

全国普降大雪,首先是飞机停飞,高速公路关闭,最后火车停运,甚至全线停运。我们仿佛被困到了一个个孤岛。最新得到的信息,很多省市遭受到了50年一遇的暴雪,湖南更是进入灾难状态。想想上海今天的大雪也就不足惊奇了。回家要通过苏北和临沂,听说两地也是交通瘫痪。几日盘算如何在上海度过第一个春节。但是依然没有放弃未来几天天气转变的希望。当今天中午阳光又普照大地,我觉得希望更大了一些。

不过,大雪也是有弊有利,长江流域去年普遍干旱,如今的大雪真的可以给干涸的土地一次深深的滋润。一月刊的ScienceVie在一个长篇探讨,我国严重的生态危机,以前总觉得很远,现在反而感到就在我们身边。

过年了,还是找找轻松的话题,大雪中的张江还是非常漂亮。清早来到公司后,就跑到楼下拍雪景了。

一年足球

毕业后,时间多了,慢慢看看足球。也许06年的足球太过精彩,06年的光芒几乎覆盖了07年。本来没有什么写写足球的想法,这是觉得一年中还是有很多精力在足球上面,现在不写写,怕是很快就丢失了。

4月还是5月,或者6月,记不清楚,在浦东的源深体育中心,鲁能和申花一场对决。申花已经不能再输了,而鲁能正在联赛领头羊的争夺中。球场里看球,并不能看到什么,因为距离,虽然,开球之后,基本可以随意调整自己的座位,但是在客场环境中,总是希望到自己的方阵去助威。感受一下气氛。而客队的方阵,基本上是最差的观看点。想想看球,就是看看气氛,也罢了,鱼和熊掌总不能兼得。

具体记不清楚了,如果心脏不好,最好还是不要去现场。是输了,鲁能输了。

觉得家乡对于山东人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此外10年多的足球历史,的确培养了一大批的球迷。我不是球迷,好像觉得不够资格,对于我来说看和不看,两可。但是看了就看了。就有点想法。

亚冠功亏一篑,A3重蹈覆辙,联赛亦然。三大皆空,似乎就像很多足球评论人员写的一样。当然也有客观因素,球队的灵魂郑智远赴英国,让一支打法渐渐成型的球队,找不到方向了。很多人攻击教练,甚至嘲笑队长舒畅的转身慢,更有甚者揣测其中的熟人关系。吵吵嚷嚷,一直没有停。在北京队一战中,全线溃退,让我几乎对他们失去了继续关注的想法。觉得就是这样,关键时刻掉链子。

新年,听说来了个从河南转会的北京人,有点意思。要知道这个人并不出名,但是为了得到他,鲁能花费了300万元。外行都普遍不可思忆,觉得不值那么多,包括我。因为球队历史上并不少买而不用的人。我想人总要有点经验,以前尝试一些,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同样的事情会少犯一些过错。当然主教练图拔总有自己的考虑,从2004到2007,从一个半专业球队,变成了一个比较专业的队伍,虽然需要磨合的时间还很长,但是至少在他的手里,球队实现了向强队的跨越。就这一点,没有人比图拔更适合现在的鲁能了。但是事情总要有个阶段,也许我们都不敢去想,像弗格森一样支配一支球队十几年,是否可以在中国实现。但是,一切机缘巧合都要有个环境,我们的足球环境应该是非常不好。大家都在捞,而没有人去考虑养殖。很多人都怪罪足协的问题,但是足协在他的职权范围内只能做做和事佬。大刀阔斧,总要伤及很多人的利益。只能哪里坏了修哪。至少让一个庞大的足球经济不至于熄火。

去年有几期《足球之夜》,探讨过我国足球的环境和一些对足球有过贡献的人。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及其它一些项目,我们总要看到有一些真正热爱这项运动,并且用自己的行动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和实际的培养和管理体系。有的时候,我们发现其实并不需要很多人,只需要几个就够了,因为好的体系会自己培养优秀的人才。足球是我们理论上职业化最高的运动项目,而实际整个情况非常差,也是80年代一些行业发展的代表。总体上讲,一个不成熟的体系,过度膨胀,只能使问题更加严重了。

不过,还是有些曙光,比如鲁能自己在从事的事情。我们看到他们在进步,更加科学和合理。也许这就是体系自我修复的开始。今年继续关注鲁能。

可以理解的孔雀

最近看了很多影片,几乎把近2年的国产大片都看了一个遍。《色戒》很优雅,《投名状》故事讲的很好,《三峡好人》的选材和构思很真实,角度很深邃。但是这些和我今天看到的顾长卫的《孔雀》,我觉得都不能与之相比。虽然影片描述的是不同的文化,甚至面向的观众都是不同的。但是直觉告诉我,《孔雀》所传达的信息和思想,以及艺术表现,将是跨越时代的。

故事讲述的是河南一个小城中,一个家庭的故事。家庭中有5个人,分别是妈妈、爸爸、大哥、姐和弟。大哥脑部有点问题,按照我们的话讲,有点傻。姐是一个对生活有特殊想法的人,她一直都没有放弃梦想,并且敢于为自己去争取。弟弟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学习不错,也懂得帮助和理解。妈妈有点偏心大哥,觉得大哥可怜,或者想维持这个家的稳定和她认为的公平。爸爸很简单,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家很普通,很普通,甚至都可以从我们身边找到很多。

影片从弟弟的角度去看待三个人,从姐姐开始,到大哥,最后是他自己。从始至快结束,都没有孔雀,甚至都没有提到孔雀。孔雀只是出现在影片即将结束,三个家庭分别经过动物园两只孔雀,各家对冬天没有开屏的孔雀做出了不同的评价。

首先,是张静初饰演的姐姐。她一直梦想自己可以是一个伞兵,有的时候仿佛机遇唾手可得。但是,没有,她没有成为一个伞兵。她疯狂的编织了一个降落伞,用自行车拖动,感受可以想象中伞兵的快乐。她一直觉得自己不应该是这样的生活,觉得自己很漂亮,觉得自己很有勇气,甚至觉得自己多才多艺,应该可以争取到更好的生活。为此,她轻易的把自己出卖了,觉得自己可以通过现在的东西,去争取不同的生活。也许,当她觉得为了自己的想法或者梦想,这些都在所不惜。很执着。就好象现在很多朋友,编织着一个公主的梦想。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公主,是鹤立鸡群,自己为什么不能有更好的生活。

其次,是大哥。大哥有点傻。虽然虎背熊腰,但是经常被同事欺负。甚至他一直表现弱者的形象,以换取大家对他的同情。而在家庭,他紧紧的控制着自己的母亲,通过具有家庭资源分配大全的母亲,为自己获得最大的资源。我不太喜欢他,感觉和他的家人一样,他是家庭的累赘。大哥很简单,没有太多的想法,委屈和愤怒都只是一闪而过。大哥后来娶了一个农村的瘸腿姑娘,慢慢的做起了一点点生意。

最后是小弟。学习还不错,一切都正常。只是觉得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嘲笑。一次大哥给他送伞,当老师问他是谁的大哥时,他无法承认这个事实。拒绝。逃避。到最后,一次他逃出学校,再也没有回去。同样人生也是,一次又一次逃避。最后,依靠一个女人生活。不去想,也不做任何事情,只是这样四处游荡。

影片在传递一种作者对生活的理解。三个人,三个不同的命运。就好象最后他们对不开屏的孔雀,表达。孔雀开不开屏无法确定,姐只是告诉家人,由于自己没有准备好,是自己的问题。大哥去逗孔雀,没有太多的想法。而小弟告诉大家,孔雀冬天是不会开屏的。而最后三家都离开后,孔雀开屏了。孔雀,作者表达的是什么呢?我想是人生的期待。没有太多期待的反而生活的最好,而期待最多的,最后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好像今天就看到了这么多……

08年1月27日补充:

以上的东西,表达的不够清楚,主要是试图将自己对孔雀的理解全部描述出来,而问题是可能一个都讲不清楚。现在回想,觉得顾长卫,描述的三个人,是面对生活三种类型的人,甚至可以用他们来套到我们自己身上。姐姐代表的是:一直生活在梦想里的人,梦想总是不实际的,最后,要么接受现实,要么继续生活在梦想编制的梦里面。大哥代表的是:对待生活很简单,也容易随遇而安的人,这种人其实很聪明,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小弟代表的是:没有梦想,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不愿意去为一个事情付出,不去争取,只是躲避和退缩。

和一个同事谈到我的理解时,他告诉我,在他们家,姐姐是一个从小就没有太多资源的人,但是总是很好强,甚至没有上学就去打工,很努力。但是现在她结婚了,在家里,只是打打牌,已经听不到或者看不到她有什么想法了。和故事中的姐姐非常相似。很多人都有公主和王子的梦想,梦想自己就是公主和王子,希望或者努力让自己变成。而现实呢?可能拼命改变的,是自己永远都不能实现的梦想。

我们身边的人,我们的同学和朋友,很多在学生时代是很风光的,他们就好像小弟和姐姐。现在平静而没有什么的生活着。而也有些像大哥一样,大家都称之为傻人傻福。很有意思,并非是机遇或者什么机缘巧合,因为是一个比较普遍的事情。

 

喜欢藏起来。

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消失,一种是躲避。之所以叫藏,是自己希望这样,是主动为之。

首先藏的是欲望,然后是感觉和感动,最后是感情。而感情我是藏不住的。就好象,水除了变成冰,是无法将其一滴不漏的捧在手中。不过,当它变成冰之后,需要等待很久。

我用对生活的热情去藏自己的爱情,我希望说服自己,因为心会告诉我,该如何选择。有的时候,也想,就这样算了,结婚生子。也许可以慢慢的去了解她。好像也可以讲的通。但是每一次,心都会将自己藏起来,有的时候是躲避,而有的时候是消失。就像我自诩自己有狼的鼻子,一定会找到适合我的。

我对待女性,以前十分恐惧,尤其是漂亮的女性。她们对于我更多的是性别的符号。有的时候很紧张。慢慢走上社会,学会藏,恐惧可以藏起来,最后没有人知道。最后连我自己都忘了。后来就给自己一个理由,首先要实现社会功能,然后再去考虑自己的爱情,在目前的圈子里,很适合的女孩还没有。就这样,大发了自己。藏了起来。

上周,头发门事件。是内心藏的东西,漏了出来。尽管我很自然的掩饰了。

还要藏多久?

直到一个我真心真意爱的女孩出现。我想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