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三峡好人》

一直有想看三峡好人的想法,最后都放弃了。只是觉得,不想看到真实而残酷的生活。觉得这样会感到很沉重。一年了。虽然一直时常有想法。但是都没有念头。昨天晚上,终于让自己的想法和念头走到了一起。

真实,本身就是沉重的。就好象这几天,看到火车票代售点,在风雨中等待的黄牛,风很冷,但是人要生存。

故事讲述的是两个山西人去三峡寻找自己的亲人。都是经过了很多年,来到陌生的奉节,语言和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欺骗,都让我们觉得很真实和陌生。也许不曾想过这样的生活,我们和主人公一样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是一个正在消失的城市,到处是废墟,我在想从头到尾都好像是一部灾难片。影片触及着很多中国的社会矛盾,讲述的是社会底层人的生活。我很佩服贾樟柯对于细节的观察和探索。生活就是这样生活。

虽然开头感觉并不好,但是结尾似乎变得轻松了很多。曾经感觉很不好的人,都开始变得让我们可以理解他们。很多人其实很可爱的。包括,最后死于斗殴的小伙子,我们更多的是同情,就好象主人公对社会的理解和融入。在一个破落的城市,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其实很善良的。

我很少去农村,在我们那里农村是一个贫穷和野蛮的地方。是不是这样,一次回了老家,我觉得他们对待生活同样也很快乐,喜欢彼此窜门和交流。无论是我还是我的亲人,都感受到了一种在城市已经退化了的人与人的亲切感。千万不要以为,贫穷就等于不快乐。但是一旦你瞧不起他们,那么就没有任何友情而言了。就是这样。

影片结束了,我反而觉得非常轻松,甚至开始忘却《头名状》带来的沉重。我觉得是一种更为真实的体验,就好象打开屋门出去,反而觉得生活并非想象的那么冷。

《头名状》

节奏很快,除了杀戮,就是奔跑和追逐。

刘德华不再是帅哥,而是一个满脸胡茬的土匪,唯一不变的是简单。金城武依旧是小生,有些改变的是没有女人的爱。李连杰依然丝毫不让的是影片的主角,除了优美的武术拳脚,多了几分城府。影片没有改变我对三个人的看法,到头来依然是三个人的电影,而不是电影中的三个。 画面很朴素,是青色,有点卧虎藏龙的风格。杀戮很逼真,战场也很惨烈,好像是最近几年中布景最好的战场。

不知是不是巧合,昨天刚刚想起“一将功成,万骨枯”。所有的人成全了一个庞青云。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唯一变化的是野心。就好象一无所有的时候,大家都不会计较你有多少,而富足的时候,会计较是不是会更多。而不幸的是,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庞看到了大家的价值。这些都是头名状赐给他的资源,或者是搏的成本。清醒、冒险、冷酷。

故事很有意思,是庞青云在每次看到刘关张桃源三结义,声音就变成了庞青云、赵二虎、姜五阳。庞总是会停顿下来,目标和结义似乎出现了分道扬镳的选择。一次又一次,最后是漠视。对太平军的屠杀,是庞青云无法遏止的对一步之遥的成功的渴望。姜似乎一直觉得庞是正确的,似乎就没有太多的迟疑,觉得庞更像自己的目标,而赵似乎太过于感情用事,一直以来都是庞最有力的支持者,包括,在对军队的控制上,三个人出现分歧,姜总是站在庞的一边。因为姜觉得大丈夫就是庞这样。姜没有感觉,但是一旦到了,庞杀赵的时候,他开始怀疑,是否可以冷漠到兄弟自相残杀。

赵二虎,在片中很简单,当越来越不同于山贼的生活,他感到一直追求的富足生活,和自己期待的生活越来越遥远,情义变得只是工具。尤其是太平军将领的自杀,以及被屠杀,赵觉得自己已经完全偏离了曾经热爱的生活。没有选择,更没有回头的路,甚至没有生命延续的希望,从开始赵就是庞的一个双刃剑。

头名状,我觉得拍的很不错,将一个男人对待功名和功名之外的东西分开,是否就是这样可以分得很开吗?

一将功成,万骨枯

最近,忙中有闲,闲中有忙。不知道是不是应该不亦乐乎。

忙,主要是对小弟小妹们的管理,闲,主要是大家基本可以自主独立的完成任务。温州的全部余款都在今天到帐了,是我主导,陈+刘的合作。陈,我已经发现他的部分能力是超越我的,很高兴。刘,是可以将你的想法贯彻下去的。而,对于三个人,我最多感受的还是马。本周,我依然对他非常凶恶,原因是,经常在一些不大不小的问题上犯糊涂,以及狡辩。

周三晚上。我觉得自己是有问题的。因为马的事情都是小事,即便是狡辩,也不至于发大火。虽然,我亦可找到很多理由支持自己没有过错。但是,我知道是有问题的。我想,自己是一个管理者,是用人,而不是去培养一个完美的人。给他们一个平台,身上特点是不是可以为我所用,是不是可以大家一起做些事情。这个思路确定下来,分析之后,马是可以用的,他的特点和能力都基本适合我们部门的现在需要。只是很多地方并不是我喜欢的工作方式和性格。这里一方面,需要我有一个更大的胸怀,可以给他一个包容。一方面,我需要给他更多的时间,尤其是他在成长。

上周末,公司的一次人力资源的会议,当老板问大家,希望在公司得到什么时,马最先说的是,“尊重”。我有点吃惊,不过想想也是意料之中,老板后来又和我谈起此事,他觉得,马在我的手下,感受不到“尊重”。而尊重是一个人很基本的需求。我听了,感觉很不好,觉得我和马很像,尤其是和我刚走向职场时。

我对马非常了解,因为可能相似,他的想法和行为,在我眼里,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隐藏的。对于这样一个人,在我的手下,而我又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人,在我们想法不对路的时候,我就习惯使用压制了。

更为深层的原因:早年教育中,我母亲是一个很坚强同时也是情绪不是很稳定的女性。她不能够包容自己认为错的事情,即便是很小的事情,她认为这样发火是为了让我清醒。但是从现在看过去,有的时候,是她心情并不是很好时,是容易发现我的问题,并且发很大的火。我想我从母亲身上习得了这一点,不过我们区别是,我的思维能力比她强,很少人可以看到我身上的问题,以及我到底错到哪了。

我觉得对待马,更多的是类似我母亲对待我。强势对弱势,并且非常了解,十分容易找到把柄。马十分不幸,落到了我的手里,我一开始也没有意识到,就这样我变成了我的母亲,而他变成了幼年的我。结果也是很类似,我在对抗我母亲,从反对到沉默,马也一样。从反对到沉默。

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成长,就是需要面对诸多马一样,很有特点的人,他们就好像你的老师,让你发现藏在身上的问题。而很不幸的是,你的老师,要承受你暴露出的问题。我想更多压制,马就可能辞职了,可能他也不会明白我们之间到底是什么问题。也许要很多人在我的手下,承受我的问题,而且可能很痛苦。就好象一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

事情总的有个了结,至少要有个阶段,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问题。

最初的看法

好象很喜欢摄影,而且品位不错。

正经人,有思想、有理想、对生活比较认真。但很单纯,基本上对人生没有长远的规划,感性多于理性,不知为什么学的却是法律。

有她欣赏的地方。可能是社会经验、理性、对生活的热爱。能从文字中感受到其中的真实。

现在的大多数心思都在对未来的期待和迷茫上,不会谈对象的。

还是有些依赖心理,对成熟的老男性可能更感兴趣。

不太可能从网络找对象的。

还有个男性好友,重庆的,也是个性情中人。那个小伙也不错。

也需要这样的朋友的。

互补!但太遥远。

有的问题需要想想

从04年,走出校园,每年都有很多变化,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07年下半年,变化更快一些,自诩为进入快车道了。我想是到了一个社会经验和对自我的理解质变的年龄了。人格也在慢慢的开始成型。从发展心理学讲,很正常。一个问题需要摆到面前想想了,就是爱情问题。在很多女孩面前,我觉得还是非常自然,也知道如何处理人的关系的远近。通过妖精。觉得需要找到一个我爱的女孩。而不是爱我的。

我觉得,要求很高的感情质量,如果发现我不爱她,会义无反顾的离开。否则就会是感情的伤害。需要去接触一些女孩,简单的谈谈。慢慢的聊聊。要发现一个自己爱的。

幸福总在不远的地方等你

在很多朋友的博客里,我都喜欢用这个词。有的时候发现,幸福在等我,在一个并不是很远的地方。心情很差的时候,我觉得需要给自己一点点信心。我相信,上帝把我创造出来,也同样编制的我的幸福,只不过,有的时候需要等待,有的时候需要等很久,有的时候需要等很久很久。不过对于我来说,都是在不远的地方,而且在等我。

今年,要去给自己寻找幸福,寻找不远处的幸福。

只想睡觉

事情有的时候,就是去把握时机。错过了,就错过了。

昨天很忙,已经是凌晨2:00了,还在调试,我负责调整界面。一切完成之后,调试中又出了问题。由于一大早要去客户那里,总不能疲惫不堪。他们继续调试,而我在公司的地板上铺了一个垫子,盖上臭哄哄的被子,睡一睡。由于温度开的很高,倒不是冷,臭哄哄的被子也不是问题,只是没有一个枕头,本想去拿几本书,但是一躺下就真的不想再动了。只是依稀的听到大家还在讨论问题,以及空调嗡嗡的声音。

早上六点,自己醒了,他们也都趴在桌子上睡了,知道问题已经解决,叫醒一个,把东西拷到U盘上,离开公司。都走了又10分钟了,才想起没有带手机,又回去拿。天气很冷,还是没有睡好,感觉像刺骨的寒冷。好在有昏昏黄黄的路灯,让我感到一丝温暖。到家后,实在忍不住又小睡一会儿,怕错过时间,只能小睡40分钟。起来后,去冲一个滚烫的水,温度开到很热,也许我已经冰凉了,慢慢才感到水有点热,而我只是想恢复一点点力量。

烫过之后,就收拾一下衣服和皮鞋,带齐东西,就出发了。虽然已经8点,但是依然很冷。我都可以呼出白白的气。在北方,每天早上上学之前,我都要呼呼白气,感觉就好象火车要出发,冒冒烟。笑笑。冷空气让我变得很清醒,想想今天的任务和目的。

客户在三岔港,庆幸自己可以做做六号线,漫长的旅程开始了。到港城路已经上午9点半了。却发现,找不到已经联系好的公交线路。也没有出租车,只好做一个摩托。司机是山东老乡,也是背井离乡来上海赚钱,我只是觉得很冷,把头低下,小心的躲在他的身体后面。司机很健谈,不知道是否由于老乡的缘故,我也是很无聊,就应答着,等待同样漫长的旅程。司机路不是很熟,还要不是的停车问问。终于在在10点多到了。

大家见了我都很高兴,一杯热热的浓茶,让自己慢慢的进入状态。我一旦觉得需要精神振奋,就会马上清醒并努力让自己表现的很精干。事情很顺利,但是却要熬时间。中午吃完饭,当大家都去监考的时候,也是没有人的时候,我在一个老师的桌子上沉沉的睡着了。我不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出疲惫。但是当时就我一个,我也闹上表,悄悄的睡着了,不知为什么趴着睡竟然那么舒服,真的好舒服呀。

下午事情也很顺利,仔细的谈了一下合作事情,大脑也在飞逝运转,记录下所有的信息。

我一直自诩有狼的鼻子,可以为大家找到更大的蛋糕,希望这个会是08年的新的盈利项目。

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乘坐的校车在宽敞的大道上,我真的想睡一觉,但是却担心错过了站。就这样静静的半睁着眼睛望着擦身而过的路灯,混混黄黄的光好像挑逗着松弛的神经。我发现,很美。真的很美。生活真的很美。

这一天,太疲劳了,要回家就睡觉。而且还要睡10个小时以上,并且一分钟也不能少。

睡觉!睡觉!睡觉!我要睡觉!十个小时,一分钟也不能少。

成长-力量(二)

YI:

刚知道原来你的文章是有限制版的,我还算有特权的那种。谢谢信任

专注力,不太明白这三个字的涵盖,不敢轻易褒贬。不过看你的博,知道你有思考的习惯,会内省,会生活,虽然偶尔也会情绪化。你说今年想为自己争取些东西,是什么?女朋友?职位?房子?车子?争取的方式有两种,一不择手段,二水到渠成,因人而异。

其实认识自己是个漫长的过程,有些品质往往是在刹那之间显现的,曾经我怀疑自己堕落,物质,昏愕,愚笨,但现在我越来越明白自己是有慧根的,本质善良的,内心非常细腻的女人。父母给予的只是惯性的道德标准,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随着你社会化程度的深入,那些东西会被更容易接受的标准与方法慢慢取代,所以没必要太在意父母在你身上的烙印,那些只是他们生活历练的产物,性格里很多东西是与身俱来。但是有一点真的可能会影响你,那就是父母在家庭中的性别关系。

————————————————

Wo:

我只是觉得,人到了一定的阶段,会慢慢接受自己。就是充分了解自己。知道,什么行,什么不行。知道,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

父母是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同时也是我们最早开始挑战的。因为真实的世界会告诉你,什么是不对的。剪断脐带才能做大人。


————————————————

ZCY:

对于很多,感觉自己并没有发言权;

只是对于博客,不是很乐意从功能上来定义或描述它。因为感觉它更像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并非仅仅具有一种简单的抑或复杂的功能或用途。经常,我上博客是一种惯性使然,是下意识的和不自觉的行为。当然,通过其看清自我,解决问题更好,但是这只是其微小的一方面……

喜欢经常换换界面,喜欢写写什么,喜欢看看其他……很简单,一种方式和心情,当然,这种选择和定位也很轻松、愉悦……

————————————————


Wo:

每个人都有对生活资源的利用方式。做事情,我喜欢给自己理由,尤其是需要投入精力的事情。我觉得自己是这样一个人。也许生活上有些时候不知道是否应该这样还是那样。但是我觉得,一定会找到理由的。及时当时是觉得是随意的选择。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每个人对生活和自己的选择都是有内在的动力的,而动力的本身,我认为是来自于更深层的自我对自己的理解。有个心理学大师这样去看待这个问题。他说:人最初并不是食物链的顶端,上面有老虎狮子等等。当时的人,对危险有一种感觉。就好像兔子开始逃跑的时候,也许并没有看到老鹰。他认为是对危险的直觉。并且,直觉并不是逻辑思维的结果,但是可能是对的。

————————————————


YI:

“每个人对生活和自己的选择都是有内在的动力的,而动力的本身,我认为是来自于更深层的自我对自己的理解。”有点饶,不过能懂。其次“对危险的直觉”也是指选择的动力吧?!说实在的,我是个凭直觉走路的人,就象鲁迅先生讲的:“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就形成了路”。我的这条路很自己,所以荆棘难免,不过内心的感受倒是更真切。能和你一起思考内在的意义,很难得。

————————————————

Wo:

舟傳影的探讨,主要是基于对“惯性”的讨论,我认为是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导致的。此外,我引出了“直觉”这个概念,主要的考虑也是基于对这个问题的举例解释。她表达的非常清楚,虽然好像没有讲什么。但是我想是基于这个问题她感觉到的。是一种感觉。

YY的探讨,范围更广一些,主要是我们都从自身的经历去表达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内心的感受似乎并不容易简单的描述出来,但是我相信对待一个问题,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对问题本身的理解。“我的这条路很自己,所以荆棘难免,不过内心的感受倒是更真切。”是一种体验。

我的这篇日记的观点是:反思父母在自己身上固化的东西,有的是好的,有的是不好的,我把它们归纳为成长的力量。这也是我一直以来,通过日记的形式开始整理自己的想法的进程。只不过现在通过博客的形式而已。每一次,整理完自己的想法,都有种坦坦荡荡的感觉,我想是想通了,知道问题出到哪里了的体会。随着慢慢熟悉博客的使用,我开始尝试慢慢的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虽然有的时候需要走很久才能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我只是从7月开始慢慢的走进自己,用了半年的时间,先是“选择”“孤独”“网络”“管理”到“积累”大概这样几个板块,虽然此前并没有特别多的想法,但是积累了一段时间后,就可以顺着瓜摸到藤。好像就是这样。我也觉得从最初写博客是为了找个朋友,到现在,我觉得更多的是对自己生活、工作、体会的记录。

男孩。男人

W要结婚了,女方家问他们家要了8万元的彩礼钱。家里并不富裕,但是紧紧生活就给交上了。他,山西人,不知是对女孩家的愤怒,还是当地的风俗。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就未来婆媳大战的问题,他要坚决站在母亲的一边。这样就和旁边的一位已婚的女同事PK起来。虽然不激烈,但是很有意思。结婚的女同事唐总是觉得公公婆婆一直试图控制这个家庭,但是无奈两家相隔千里,及时是战争也不过小规模的冷战而已。当W说,不这样他们那儿的亲戚甚至女孩本人,会觉得没有男子汉气概。

不是很好理解W的想法,可能也是结婚恐惧的外在宣泄而已。我们家或者油田这个地方,基本女权意识已经非常普及,在我们家,就是老妈说了算。前一段时间有人讨论是女人处于强势还是弱势对于家庭的稳定比较好?讨论的结果是女性强势。大家的理解更多的是基于女性对家庭的管理和支配以及运转所要付出的更多一些而已。对于向唐这样的新女性来说,家就完全落到了自己的父母家。基本处于完全的强势。

对于这个问题只是记录下来,我觉得和我似乎有点远。不过,他们PK中会来我来说说婆媳大战中的立场。我觉得,必须分开。

不过,有个问题是以前发现的,现在补充道这里:我们那个地方,叫油田,男孩大学毕业基本是这样一个生活轨迹,工作父母找,女朋友父母定,家父母办,孩子父母养。好像就是这样,非常普遍。我的亲戚和朋友都以这样的生活进行下去。有的人分析是,家庭的相对富足,让孩子在走向社会的时候,家庭资源可以提供支持。这样,后面的一个个问题都不需要自己去面对了。男孩永远的都是男孩。虽然他们也开始有孩子了。这样的结果是,我们那里的男孩对家庭都不是特别负责任,应为没有太多的责任需要付。而女孩结婚后,似乎相对男人,需要投入更多一些,因为即便是不幸,也是成长。

对于来自家庭的支配力量,尤其是来自母亲的力量似乎让我觉得非常强大。我挣脱了,用了3年的时间,虽然不需要PK,但是他们仍然试图去用待遇和稳定寻找机会。而琳琳的婚礼,我不知道是否感觉正确,比我母亲更具支配力量的她的母亲,是否真正栓的住已经逃到济南的琳琳和他的新家。

陈问我,为什么常说要去为自己争取一些。我无语。不是特别好讲。已经固化到血液的东西,总是无法表达出来。我只是觉得他应该从男孩变成男人。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