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培训

今天的培训,作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非常有有意义的。但是时间确实非常有限,只能点到为止。后续还需要大家各自在客户那里或者在家里进行训练。一个人的第一感觉很重要,我们的售后出去就代表了公司的形象。而同样我们的职业也可以给我们自己更多的被尊重,更多的好感。

诸位售后工程师都是刚刚出入社会的,我自己知道这种培训的意义非常大,并且如果能给大家一点意识那就真是给大家职场上推一把了。希望大家今天哈哈一笑之后能体会到一点什么是职业化。那今天就是谢天谢地了。

纪念衣服

以色列之夏

我写了好几篇关于我们去以色列这十天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可以记录的东西太多了,我想沉淀一下再整理出来,只是写了半天有匆匆删去,总之就是觉得自己看到的都是片面的,想到的都是不连贯的,我总想把这些统一起来,或者哪怕了了数语,也只想能充分表达我当时的感受以及现在的体会。

        这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国家。从我们在香港机场被反复检查,以及以航的飞机要走一个大弧线绕过伊斯兰国家,等我们到了以色列无论是高科技城市特拉维夫还是耶鲁撒冷老城,几乎所到之处都有一身绿色的以军士兵,还有一身黑色的武装警察。包括在导游林小姐的描述中,以色列建了一条高8米的防护墙把自己和阿拉伯分开。作为中国人可能很难理解这种不安全感,似乎这个民族就带着这种警惕,4000年了,都不曾改变。我不知道这种不安全感是不是进取的内在动力,至少这60多年来,以色列在这个地方站住脚了,并且把它的科技带到全球。
       我们喜欢这样评价他们,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和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一样。只是4000年了,我们几乎占据了东亚,而他们只是重新又回到了曾经建国的地方。相比之下我们幸运多了。只是看到这个国家,宗教及文化深深的传承,在世界各地颠沛流离却能扎根生存而有不失民族本色。用节日来纪念大屠杀之后幸存,那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
       我们去参访的很多公司主要是高科技领域,通过看大学、孵化器、交易所以及初创公司,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建立生态系统。首先这个国家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农业、医药、电子、软件以及军工领域,由于国家地域狭小人口相对稀少,不可能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没有汽车工业,甚至在超市我们看到大量的食品是进口的。产业表面上看是比较单一的。但是从交易所我们能够看到,企业主要市场还是美国,在上市这条路也基本都选择去纳斯达克。加上整个国家通用英语,通用美元,以及遍地的白种人,这里比欧洲更像美国。只是最近几年以色列对我们这个东方大国充满了兴趣,我们很多知名企业在以色列建立研发基地,同样很多以色列公司在中国尤其是深圳建立中国公司。他们对市场及数据充满了兴趣。而这些在中国是最平常的资源。
       在以色列去了很多景点,也参观了很多现代的花园。每一处地方都是一个纪念碑,纪念那些曾经的英雄和强人。希律王的凯撒利亚,本古德里安机场以及沙龙花园。这个民族崇尚英雄,在危难时机总会有英雄出来带领大家走出困境。犹太会堂没有偶像,他们供奉的是经书,用最精致的容器去保护它。而经书就是先哲所流传下来的智慧和忍耐。自国灭之后,2500年这个民族没有变成吉普赛人在社会底层四处流浪,他们尝试当地人不愿意去做的制表和珠宝切割过上了体面的而有相对稳定的生活。也没有像佛教一样对苦难理解成为一种寄托来世的解脱,一旦重新建国之后,在对付周边国家以及恐怖分子毫不手软,常常先发制人。在科技界似乎也是这样,爱因斯坦就是希伯来大学第一任校长,他的手稿就藏于此。大量的美国犹太籍科学家来到以色列或者给以色列带来最新的技术。90年代300万苏俄人又带来了货真价实的俄国武器技术。虽然刚建国但是在科技领域并不落后反而非常先进。
       通过参观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和吉卜特农庄,这里曾经是一批非常有想法的人所建立的国家。他们并没有遵从资本主义或者社会主义明确的界限,而是按照理想在国家四处建立生态系统。

常想一二

人生不如意,八九。所以常想,一二。就是所谓幸运和如意的地方。这句话提出来,似乎有点暮气沉沉,好像看破红尘一番。

结婚了之后,我已经很少听爵士和蓝调。很少在深夜写一些自己想去思考的事情。很少在某个地方点一杯咖啡做一下午。以前孤独带来的时间和力量,现在被另一半分享了。我喜欢苦的东西,哪怕是类似中药的苦,苦可以刺激神经,提升甚至可以让自己清醒。我喜欢泡一杯最苦的茶或者一壶最浓的咖啡。一杯又一杯,直到我已经感受不到苦的感觉了。苦就像回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去选择回忆,还是只能顺着某个东西或者某首歌曲一点点的记起,一点点的事情,一点点的人,一点点的声音,一点点的雨滴或者泪水。这种一点点找到的东西就像是一杯浓的只剩下苦的咖啡。

最近的的变化,就是我出去学习了,有点新的东西进来,一点点,却触动了我。我开始明白这个城市其实很大,不仅仅只是我生活的区域。每个区域的咖啡的味道都不同,不同的水,不同的空气以及不同的时间。世界上很难有两杯一模一样的咖啡,尤其是对于我这样一个有些上瘾和依赖的人。
有了些心得。多少是和时间有关。每个人都有玻璃的一面,很脆弱。如果你试图进去,那就敲碎它。否则不要去碰它。

以色列几日趣事

 

老城

在耶路撒冷老城,犹太会堂前,有一片非常开阔的广场。广场的一角是一个露天的咖啡厅。我想找个地方坐下来,没想到他们已经打烊。我不想匆匆离开,看着那弯曲的街道,砂岩色的砖瓦,已有千年。我想如果可以捧一杯咖啡或者即使什么都没有,只是静静的坐在长椅上。微风拂面,路人熙熙攘攘,泉水潺潺,让时间就在这里静静的流淌。


晒黑

经过了在死海全身裹满泥巴的在列日下烧烤之后,皮肤黑的发亮。到了几乎是砂岩色的耶路撒冷更显出这一特性。在以色列生活已经多日,我感觉到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太阳和空气,那是一种非常放松的感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


剽悍的外语

    我承认自己的外语水平很破。在这个通行英语的国家,随时就得有来一句半句英文。做出租车,购买东西,问路以及邀请路人给自己拍照,我觉得自己的英文发挥到了极限,还得加上手比划,微笑或诧异的表情,以及例如计算器等工具,基本实现了上述目的。此时,我们要用他们的国旗拍照,得征求主人同意,Use U Flag to take graph?非常幸运他们听懂了!


朋友

在以色列手机就变成了寻呼机,WIFI和微信变成了我们之间以及和国内连接最重要的工具。每天起床查看微信是最紧急重要的事情。而我却把手机丢了。好心负责的司机很快就发现了,通过同学转交给我。十分感动。听说司机已经70多岁了,最近在恋爱。每天晚上放下我们就匆匆回去。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感觉他生活的很快乐。


海滩

晚上八点,地中海,特拉维夫海滩,已日暮。海水已经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铜色。我在离海最近的地方走进它,它在离我最远的地方赶过来,靠近我。那一望无尽的海滩上,好像沾满了我的脚印,它却不厌其烦的一个个抹去。君子爱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打靶

我的靶子,一环未中。是我大意了,靶瞄错了。看着大家忙活收藏各自成果时,我分外失落。来在台湾的小美女江玉敏似乎看出了我的窘态,她去找教练一次又一次沟通,希望再给我一个打靶的机会。我很感动。感动已经大于了脱靶的失落。

以色列之行

以色列一行,10天。是作为浦东地区的中小企业家去以色列学习考察。去之前,国内的朋友多提醒那边注意安全,尤其是经常听到自杀性恐怖袭击,真主党以及约旦河西岸等词汇。同时也不断的听说犹太人的聪明和善于经营。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非常神秘而非常有特点的国家。

        我们行程很紧,几乎就是来去匆匆。无论是参访企业还是游览古城。犹太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而地中海东岸是世界文明起源的地方之一。而今天的以色列是一个文化多元,思维非常活跃,在高科技领域充满建树,并且具备了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了产业链顶端的国家。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已经我们和他们的不同在哪里。作为一个学习者,我们在以色列有三个主要的信息来源,一个是参访企业或者政府单位的主讲,一个是我们所看到的感受到的科技及历史,最后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导游一个来自台北的林小姐,通过她的讲述以及体会,让我们似乎深入了以色列人的生活中去了。
       首先通过历史看,这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来自北非的、欧洲的以及阿拉伯半岛的强权都是要通过征服这里进而走向世界。

沙龙花园

现在这个已经50年的垃圾场已经变成了一个花园。

我们在以色列参观中经常听到沙龙,主要是战争,在建国之初,他带着以军第一次打进耶路撒冷,一直到目的地哭墙。如果没有他,以色列人还是会被赶进地中海。沙龙不顾联合国的反对,在约旦河西岸建了一条8米高的隔离墙把以色列和阿拉伯分开,这个墙也造就了,目前我们感受到的安全和安静。中东并不是好战,我们看到很多领导人都为了和平努力,有很多为了和平而被刺杀的领导人。富裕的约旦和以色列关系反而非常好,两国都可以护照免签。而贫穷的阿拉伯世界往往是恐怖组织的土壤。
沙龙昏迷后,以色列人想尽办法,让他又活了8年,直到2014年。他所推动的这个项目,现在已经绿树葱葱,花朵绽放。
阿里埃勒·沙龙(希伯来语:;英语:Ariel Sharon;1928年2月26日-2014年1月11日),以色列前国防部长(1981-1984)、前总理(2001.3.7—2006.4.11)。我们最后一站参观的是以色列的垃圾处理厂,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花园。这里是沙龙总理最后的一个项目,可以说在项目推动完成的时候,他就变成了植物人。
这让我想起那首诗,待到山花浪漫时,他在从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