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

很少自己去买衣服,主要考虑问题有二:1、关于衣服,自己的选的东西,总是觉得不是很好。2、上海采购是季节性的,每年的某个时刻是挑选物美价廉东西的时刻。既然是购物集中,喜欢蹭上朋友或亲戚,帮助选个衣服。一来省却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来也学习学习别人的品位。

周末,濮阳来的表姐,要采购一番,心动,随前往。女装,女装,女装。童装,童装,童装。正大广场,不过如此,我们女装和童装不到4个小时就转完了。通过折扣分析,现在还不是最优惠的时候,还有较大的下幅空间。考虑再三,终于决定,本次不采购了。全部陪表姐购物了。对色彩和装束没有特别多的了解。只是站在一旁,看看店铺的装饰。偶尔被叫过来,问问,那件好看?这件,就是这件了。这个时候,很快就结帐,换店铺了。但是有的时候,真的不好作出回答,就若有所思的,讲:各有各的特点,都不错。

不过,还是感觉到了,不同的品牌差异化营销特点。UniQue,可能是个日本品牌,产品最大的特点是每一个款式都有6-8种颜色可以选择。当然颜色也非常漂亮。个性化和大规模生产不矛盾的。

《色 戒》

昨天,通过网络断断续续的看了《色 戒》。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今天一大早,又通过网络看了张爱玲的小说《色  戒》,依然感觉不错。

无论是诞生于50年的小说还是今天刚刚拿到金马的电影,都给我带来了一个非常亲切和形色匆匆的上海,以及那些十分注重仪表,物理哇啦的上海女人。

张爱玲,没有兴趣对智力角逐的间谍和情报,李安,也不特别擅长悬念和血淋淋的场面。所以一个起源于惊心动魄—《丁默生枪击案》碟报和暗杀的故事,先变成了唯美的老上海故事。也许药丸和老吴一席话才让我们稍微紧张一些,其它都让我们忘记了危险重重,醉心于鼓舞生平,优雅的生活和节奏。

谈谈影片给我的感受,“恐惧”一个词一直贯穿着影片,先是在香港的易频频提到,到上海后,更多的保镖和更多的眼线,让片子衬托出更多的恐慌,是特务头子易的恐惧,还是王作为间谍的恐惧。我想那可能是一个时代的感受,恐惧的时候,有的人会需要信仰,而有的人会将恐惧宣泄到别人身上。就好象我们面对恐惧总是希望有什么东西可以去弥补它一样。虽然问题依旧,但是至少分散了注意力。更有甚者,生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似乎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这里的恐惧不仅仅是害怕,是焦虑,是担忧,是迷茫。有的时候,恐惧往往是针对自己的理解和不理解。就好象意气用事后,对事情发展的恐惧。这样看来,恐惧并不只属于影片,而似乎也属于我们的时代。

然后的感受,就是“爱”。男人和女人对这个问题一直争执不断。对于间谍和特工,有了爱就是失败和死亡。似乎很悲观。但是易,作为一个成熟的男人,对待这个问题似乎很有意思。理性、逢场作戏、宣泄、不漏声色,似乎这就是我对易在面对女性的看法。见多了也就不怪了,到处是要杀他的人。这个麦太太虽然有点不同,甚至让他有了一丝安全感,但是敌人就是敌人,丝毫没有什么可以留情的。对于王,或者麦太太,我就似乎说不清楚了,女人似乎更加善变,在不漏声色中,似乎,处于怜悯还是爱就不知道了,她放了易,也杀了自己和伙伴。

一本英国人写的小说《堕落》,让我一直觉得战争让所有的人都变得很堕落,我也是这样看待影片和小说对人和战争的关系,无论正义还是邪恶的一方。大家都是角力双方的棋子,有的时候,身不由己。

不要忘了,顾城

太喜欢了,从别人那里Copy过来。有时间还是要读读顾城。千万不要忘了他。

    

多想,爱

                ———顾城

走累了
走进深秋
寺院间泛滥的落叶
把我覆盖
多想跌倒
在喧哗中
没入永恒之海
多想,爱
等到骨头变白
让手和头发
到白蒙蒙的雨中去旅行
让手握着手
静静地变成骨骸

07年12月17日,翻了很多顾城的诗集,很遗憾。对虚无的追求,已经过了那个年代了。

读柏杨《中国人史纲》

大约半个月前,拿到这本柏杨《中国人史纲》。对海外及港台研究中国史的华人,一直都非常感兴趣。至少给了我们一种思路,又不是很难理解的思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一段历史就好像被放大了可以观察的角度。非常清晰。黄老先生已死,对于同样出名的柏老先生的东西自然期待了。柏杨很幽默,到好像是借古讽今。什么官职都要用现代的东西注解一下。历史上的大人物,似乎都人无完人,不是只适合军事家就是只适合政治家,而且匪夷所思的偶然事件伴随着碰撞的时代。从开始到结尾,一个事情算是讲明白了,中国的士大夫阶层。不是皇帝,不是草民,不是皇亲国戚,也不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他们是一个阶层,是每个统治者都必须依仗的工具,当然他们也不只是工具,反而是真正的统治者。

从依靠法度的秦朝开始,在宦官与外戚争斗的两汉,隋唐,宋明清,包括了一些外民族的王朝。以儒家为思想的士大夫阶层统治这各个方面的中国,政治、外交、文化,甚至编辑历史。这里作者阐述儒家和儒学是不一样的,就好象佛教和佛学,道教和道学,不是一个概念,一个是类似组织形式的东西,一个只是一种逻辑思维方式。

这个阶层对中国的影响似乎也是多个方面的,他们很保守,要稳定,害怕变革,相对国家自己阶层的利益似乎更加重要。从一些人,变成一个阶层,与之相对的是一个新兴的王朝走向覆灭。而当这个阶层被消灭的时候,一个生机勃勃的新王朝又建立起来。也许国民愚蠢比聪明更加容易管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安受本分。就好。科举制度似乎将千万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虽然只有极少数人最后走人这个阶层,但是很多人却用一生为其奋斗。政治是一个有意思的东西。

可能中国很多政治家都意识到了这个阶层以及他们的力量。好象都束手无策。总体上讲柏老先生的书还是不错的,只不过用了这么多笔墨,似乎有点过多了。此外,我觉得对待历史还是应该严肃和中立的态度,柏老先生的个人观点太多了。

发现-欣赏-借鉴-超越

最近,一直在整理升级的材料,当东西都似乎有些头绪的时候,突然想看看国外同行在做什么。我的英文很破,但这些并不妨碍,去理解别人的作品。就好象美术或者文学作品一样,首先是了解作者或者同行是什么背景,是技术出身还是应用出身,是学术界还是市场,这些大致就可以想象出对方的特点和长处。国外的软件市场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自由买卖的领域,软件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产品,甚至不需要实物,只是可以下载就好了,支付方式和物流上也非常畅通。找到的信息都集中在一些从事交易和下载的网站。在产品试用上,力度也很大,可以给你呈现非常完整的流程和功能,这些在国内总好像把最重要的东西给限制了。

美国和西欧的专业类软件,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尝试对家庭和个人提供服务,提供非常详细的建议和指导。当然很多都是基于他们的科研界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探索,相对于他们,我们在这个方向上就很少了,很少有企业和科研界进行深入和合作,尤其是我们相对活跃的中小企业。

国外对软件的设计,非常重视细节和自我保护,能够非常清晰的感受到他们对几乎所有潜在问题都进行了提示,同时在编制结构上也力求简单,包括界面设计,这个和我们接触到微软的产品似乎是相反的方向。看到一个经过思考和反复修正的东西,是一件非常值得投入的事情。就好象欣赏。当然动机是考虑自己的东西和特点,有限度的借鉴。至少要超越自己。

一个朋友和我聊起了我订阅的杂志《新发现》(Science&Vie),这本杂志类似科学普及的杂志,但是却将各种领域的东西要么单独阐述,要么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涉及数学、物理学、电子学、天文学、生物和艺术当然也包括流行的心理学。从科学大分家以来(18世纪),我们看到的越来越独立的科学体系,各家类似武侠的帮派,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方向。当我们听说达芬奇是一个画家、物理学家都不可思议。就好象树枝一样他们站在树干上,而我们不知要站到多少个分叉口之后了。杂志试图将不同的领域多个角度的科学研究来阐述,非常有意思。当然看起来也有点吃力,尤其是跨领域的东西。不过感到的是国外非常活跃的思考方式,以及非常有特点的研究思路和结果。很多固化到我们大脑的真理,现在却开始有了新的挑战,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挑战不是来自凭空的想象,而是实际观察到的误差。从科研界出来的朋友经常说些搞笑的生活方式,以及叹息很多课题没有继续下去。是无奈,更是选择。

是不是我们的时代太浮躁了,已经很少有人去执着的做一件事情了。当然,悲观对于我是没有意义的,做好自己的就是了。

Zo 分人\分事\分场合(舟传颖)

是不是就像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一样,让人措手不及.呵呵,现在不是也有相关预案出台了吗.

很多时候事情是不可预测的,不过,面对新问题,能从已有的经验中去找寻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同时也是一种具有刺激性的回应.虽然有时对自己的处理方法和结果不满意,但,这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更加出色.

PS:处理事情时:分人\分事\分场合.

鱼和锅

主人要仆人去买鱼,仆人提着一条小鱼回来,才发现家里没有小锅。后来家里置办了一个小锅,仆人又去买鱼,鱼拎回来才发现家里没有大锅。这个故事,很多年以前看到的。当时觉得很有道理。一直就提醒自己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扮演自己可以扮演的角色。

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前几天看到了小弟、小妹们的工作日志,发现自己做的不够。好像大家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想法,同时也抱怨疏于指导和管理。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激情,更多的是枯燥的重复,我发现85后,都不是很喜欢去为生活追逐什么,喜欢相对安逸的或者去保持现在的状态。也许随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稳定,希望去改变点什么的人越来越少了。而对于我来说可能也需要去包容这种想法。就好像需要给自己一个更大的锅。

最近考虑再三,终于和老板谈了一下,部分人转移到销售部去。同时涉及的业务也调整了一下,部分也先分出去。的确我们都还没有那么大的锅,人员的臃肿会降低效率和增加管理成本,对大家的发展也不好。批准了,想想打造团队的梦想似乎遥远了,但是你必须要明白你的锅有多大。需要明白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你站在谁的角度上考虑这个问题。

鱼和锅。我的鱼和我的锅。大家的鱼和大家的锅。公司的鱼和公司的锅。似乎这样一考虑,就清晰了。

消极性思维的力量

有一本书叫《消极性思维的力量》,一个美国心理学大师写的。告诉我们人在面对可能的压力和挫折的时候会自动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想法,告诉自己接受最坏的结果或者选择避免和逃避来应对问题。一旦当自己突然开始有了类似想法的时候后,就表明可是面对一个很大的问题了。
最近,突然感受到很多事情,工作和生活都遭遇了消极性思维。都在告诉我要遭遇一个比较复杂的挑战或者一个危险的选择。工作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定位,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楚,对团队的定位也模糊。遇到了瓶颈,应该是全面遭遇了发展中的颈瓶。要适度的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冲出瓶颈就是另外一个天地,如果被阻塞在这里,那就要再退回到以前的状态中。新的工作伴随的是大量的新任务,已经让自己有点超负荷或者需要更大的承受力,消极性思维告诉我应该调整,要更加细致去规划生活和工作,否则就退回去,反正原来的生活和工作也不错。
最近正在给生活酝酿一个大胆的想法,显然消极性思维非常在乎失败,害怕我会受到打击,不断在有点飘飘然的时候,给我最坏的考虑,如果这个事情这样了,你能不能承受。将自己不断想获得的东西,降到了仅仅这样就会满足的考虑。一直这样告诉自己,不要期待全面的胜利,一个小小的要求得到满足就好了,就可以接受所有的结果。想到这里似乎一切都归于简单,也许就不要期待太多,最坏的考虑就是去旅行而已。
这种思维的力量一直保护这我,让自己在最悲观的想法到来之前,已经给自己一个可以安慰自己的理由。
最近事情有点多,频频上博客,不知道是否是希望找到一个倾诉的缺口。

Luciano Pavarotti 的公寓

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 ):音乐是一栋公寓,而我住在里面。

9月6号,他离开了。

他的离开,让我产生了去他的公寓看看的想法。所有的音乐都指向富丽堂皇的维也纳金色大厅,纽约大都会以及罗马和米兰最尊贵的剧场,是富贵,更是雍容,甚至仅仅是高贵的尊严表露的气质。这些都无法仅仅用大海和太阳来形容。由于对意大利语一窍不通,语言和文字成为欣赏的阻碍。似乎只是听听而不是欣赏,再或者也最多是倾听。

帕瓦罗蒂,其实让我更加欣赏的是对音乐的执着,近半个世纪的不懈表演。以及有些异想天开的40场全球告别巡演。似乎有的人很激动:他最后的大型演出是在中国。其实帕瓦罗蒂并没有完成,06年年初的疾病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个念头。似乎一个可以跨越时代的人的想法总是如此宏大,早早就已经超越了我们的理解。

他的音乐没忧伤,没有孤独,没有愤怒,没有放纵。好像是没有尽头的蓝天和冉冉漂浮的白云。好像抛开荣辱、贫富、情绪之后的人的本质。好像可以慢慢去理解,表达的是更为宏大的东西,是我们人类最本质的心灵。

Luciano Pavarotti 音乐公寓,富丽堂皇,似乎看不到尽头,但不再会有新的房间了。不过我们还是要祝贺他的主人,正像日出日落的太阳,是永恒的,只不过现在正和古希腊以及罗马伟大的歌唱家在一起。

2007年11月13日,几个月以来一直在听帕瓦罗蒂的演唱,尤其最为喜欢,他和U2的合唱。古典音乐甚至提醒我是否应该去听一下现场的音乐会。准备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

遗失在至尊宝心中的眼泪

今天闲来无事,通过PPLive看了一遍大话西游。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似乎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可能,后现代影片,包容着:后道德、后爱情、后思考、后理解。而“后”本身就是现在说不清楚的东西。引发我思考的是最后反复提到的,紫霞在至尊宝心理留下的眼泪。是一个男人找到真爱的证明,超越了和白晶晶生死离别。为什么,至尊宝一直在找,希望通过月光宝盒去寻找曾经的爱情。但是,只是一滴,似乎不是很重要的眼泪。却改变了一个男人所有的选择。那眼泪代表的是什么呢?它出现在紫霞到至尊宝的心理问一个问题:最喜爱的人是不是我?是很平常的镜头,很简单的场面。似乎出现在我们人生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片段中。

难道仅仅是让男人动心的眼泪吗?而至尊宝并没有看到紫霞的眼泪。是缘分?但是眼泪是后天留下的,而缘分似乎是天生的。是直觉?但是好像和没有回答一样。至少是晶莹剔透的东西,像水没有形状,是属于对方的。难道是一见钟情,但是白晶晶也是啊,似乎一见钟情应该是白晶晶。

那么作者将眼泪到底阐述为什么呢?绕开这个问题,想想周边看到婚姻和爱情,有不幸的,有痛苦的,也有幸福的,还有无比幸福的。好像有一个东西在决定着,是在对方身上期待得到,自己内心深处最希望得到的东西。把两个人一直在寻找的东西,最后终于在对方身上找到了。是不是就是对方眼泪代表的呢?似乎问题有点复杂了,其实人生不应该想的那么复杂。也许眼泪是综合的产物,或者是作者追求的不可能实现的真爱所包含的东西。

菩提老祖问:有一天你发现爱上一个你讨厌的人,那是最要命的。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是的,眼泪不需要理由,也许并不是爱一个人的理由。但是菩提老祖问的,是影片的提示。是问我们观众的。

眼泪=爱一个人的理由。其实是这样。没有答案。

我想,是人生中一直在寻找的,最后发现在对方的身上的东西。而这就是眼泪代表的吧。

8月27日补充:

和大家的交流,我发现将问题想复杂了,其实似乎就是缘分,是让男人心动。就好像至尊宝讲的:上天安排的,最大嘛。上天安排的,还不够你臭屁的。紫霞到至尊宝的心理的时候,问:爱的人是不是只有我。心告诉她,还有另外一个人。紫霞留下了眼泪。是一个女人发现自己不是唯一的后,真情流露的眼泪。而至尊宝发现是这种真情真正打动了他。就好像缘分。上天安排的。最大嘛!

9月17日补充:

期待第一个在我心理留下眼泪的女孩

12月20日补充:

一个女人发现她深爱的男人,自己不是唯一被爱的,非常伤心,留下了眼泪。而眼泪流到了她深爱的男人心理,成为这个男人发现真爱的证明。有的时候男人需要给自己找到一个找到真爱的理由。我想影片大概在表达这个意思。

2013-2-14

理解至尊宝是需要时间的。人生每个阶段对爱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只是后面多笑前面傻而已。

我想故事讲的是,一个人重新开始经历另外一个人的生活。就好象吃了后悔药一样,重新开始,重新选择。至尊宝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孙悟空的生活和世界。

似乎这个一个冷血的人,脾气暴躁,出卖师傅,沾花惹草。等等。能力很强!

之后,至尊宝觉得他找到了一个爱的人,他觉得寂寞孤独和无助的时候,白晶晶的出现就是爱情了。为此他努力的去追寻这段感情,并希望保持住,甚至努力的让自己爱上她。我想,是这样的。

再之后,为了追寻前一段感情,他遇到了紫霞。一个没有一点感觉的人。只是在和紫霞的相处中,他感受到了被爱的感觉,甚至感受到了被拒绝的痛苦。爱从一个单单的寂寞变成了慢慢触动灵魂的东西。

似乎就是这样,一切都是上天安排的。

什么触动了灵魂呢?

是感觉,那种合拍的感觉。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