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好

昨天早上,久违的冷水澡。竟没有感到太多的寒冷。

几日,和W,天天公司为家,但是却没有太多的烦躁。只是觉得,每一次事情都在向前。我们彼此开开过分的玩笑,放肆的笑。事情今天凌晨,算是已经基本告已段落了。和有共同想法的同事共事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昨天晚上,临近傍晚,一个事情,竟然感到好像是久违的结果。

老板今天,讲,我们部门的其它三个,原本一个比一个难管,基本体现了我管理成长。事后,一个人,想想此事,真的忍不住笑笑。想想确实如此。最近要给我们补充人员,意料之中。而第二事情,就是意料之外了。销售部的部长,这个月月底就要离职了,他和我共事了2年半,认识的时间就更长一些了。首先感受到的是压力,他走后,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承受。其次,是遗憾,我们的事业刚刚有起色。而离职,老板讲,是他觉得做的很不开心。我想,我咄咄逼人的态势,让他感受到了压力。

老大讲:可以是一个机会,可以是一个好事。

我想,老大讲的是,让销售和部市场部再次统合起来,由我管理。更多的资源去延展你的能力,去争取验证一个想法,我想是一种我追求的满足感,同时也是一种更大的挑战。只是有的时候机会总是不期而遇。以前常常会担心是否准备好了,现在,我知道机会面前,做就是了。

其实,销售部和市场部的矛盾,就是我和销售部长庞的对市场的理解不同。

庞有很多优点,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是对现实永远随遇而安。我想,有的时候,事情往往是最后卡在了自己内心深处一个地方。就是我们所说的每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只是预祝他有更好的发展。老板讲了一句话,我想是庞最后的决定,庞需要一种完全独立的想法,而唯一能够达到的,就是自己做老板。真的想抽个时间把对庞的理解整理一下。

公司目前没有公布,庞要离职的消息,也是给我们大家一个去承受的空间。对于我来说,就意味着公司的命脉部门都在我的手上了,如果是半年前,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去承受这些人和事,现在似乎,我刚刚准备好。

早晨,很冷,即使太阳出来。不过太阳出来,我总会想,久违了,不过到底还有多冷。

我刚刚准备好。

尝试质变

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很多的想法,或者说是原来左右摆动的想法开始逐步的定下来。

我想,我变得很强硬。我尝试在严厉和宽松之间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衡,总体上讲是,靠近严厉的这个范畴。我想更加严厉,既然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什么担心多牺牲一个。逐步把压力转移到下属的身上,已经半年了,可以去承受一些事情。要么走过来,要么退回去。我也尝试把大家都看成独立的成年人,很多事情真的需要自己去承受结果。越不过去的地方,是不可以妥协的。

今天,特别忙。我让自己逐步规律起来,学会两头控制,“开始”和“结果”。现在,把停顿了一定时间的早会和晚会都拾起来了。一个个的过,没有过去的,就批评。

我想想自己的底线,真的,至少我已经知道如何去培养一个新人,不会特别担心大家离开我,会承受不了。再说了,严厉的管理让大家体会的成长,我想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东西。

尝试质变。

授人以渔

上周是公司组织的市场营销培训,有幸安排给我们市场部主讲。而我就是唯一主讲的老师。

周三第一天,其实我还是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觉得需要讲的东西很多。只是先延续了我们部门内部培训的风格和内容。第二天和第三天,我采用了一本有关的书,作为教材。

这本书,此前也仔细的看过,不错,但是没有考虑好如何培训使用,甚至都没有在自己身上试试。很多书都被我读死了,就是觉得讲的不错,但是不知如何使用。一开始,只是参考作者的观点和案例,后来我们都进入状态了。我发现书中内在的联系价值,而大家发现了知识是可以系统化的。可以说培训让我们都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甚至更新了很多的观点。

第三天的培训很投入,甚至我的嗓子哑了,也没有感到特别疼痛,只是晚上突来奇想要唱首歌时,才发现根本没有声音了。

我的体会:授人以渔。

以前的培训,主要是鱼,及识别鱼。当然也涉及一些渔。但是没有系统的告诉大家,什么是渔,如何渔。而我启发最多的是,简单和目标明确的管理。真的不需要讲太多,如何渔,以及结果。关于思想和态度,做不好就批,做好就奖。其实很简单。太多的信息,反而扰乱的吸收系统。如何授人以渔。

假期,让自己的很多想法和经验连成了一个体系,我觉得也是量变到质变的开始。虽然,年过来,压力和工作任务突增,但是,觉得自己可以很从容的面对,甚至觉得可以面对更多的事情。

加油!要为大家和自己争取到一些东西。

生活总是要小心一些才好

周五,一个同事突然没有来公司,周五晚上得到消息,病了。

周日上午得到消息,手上的筋摔断了。是在下楼梯的时候摔的。还在仁济医院手术中。

周日下午,和几个同事一同前往她的住所。去看看。情况比我们事先想象的要好一些,至少人精神状态比较好。手腕上打了厚厚的石膏。她告诉,是下楼梯的时候滑倒,手正好卡在楼梯的一个棱角之处。流了很多血。凌晨一点了,才去医院,而当地的医院无法处理,于是前往很远的仁济医院,接上了,还很痛。事情很紧急,医生说是神经断了,可能晚一点就很危险了。

从她那里回来,心情很不好。感到很沉重。我发现,一旦出了问题真的很少有人可以直接帮你。

一个人在外,真的很不容易,只是生活总是要小心一些才好。

新开始

修整一段时间后,精力会非常充沛。

一大早就到公司了,新年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扫卫生。今天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年底的培训。今天的培训,考虑到大家刚从家里回来,心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培训的内容也很力求实用和多参与。

第一项,是针对于自我介绍和倾听能力。第二项,是准对于语气、情绪和语音节奏的培训,第三项,是针对于交流策略的培训,最后一项是针对于市场策略的培训。整体上讲,还是比较成功的,大家参与的热情很高。当然今天的培训主要是辅助培训,是一种更为基础的能力和更为直接的应用。培训内容是我设计的,也是去年市场部的培训材料的一种升级和延伸。当然,这种培训是启发式的,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密切,而重头是明天的系统培训。而培训内容就完全参照一本培训书上讲的了。

启发式的有一定的优点,灵活容易参与,场面也很轻松,缺点主要是无法考核,和工作的关系有一定差别。而系统式的培训的优点恰恰是可以考核,和工作密切。缺点是乏味。作为培训老师,我也喜欢启发式的,但是我知道立竿见影的还得走系统的培训。尤其是要加入考核。

今天,培训完之后,嗓子就哑了。甚至现在还有点疼。每天又是一天。今天,晚上还要系统的看看明天要讲的内容,尤其是自己还不是很清楚的地方。

总之,一个新的,开始了。

一个极具挑战的任务

离回家之前收到老板的信息:“初六之前将07年度市场部工作总结08年度市场部工作计划交上来,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策划、推广和销售等。”

总体上讲,每一个词都是极具挑战的任务。尤其是涉及到人力资源规划,这个并没有太多经验的任务。一般我都会把它们当成一个文章去创作,很多时候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如何表达,以及何种表达更为清晰上,并非在对每一个细节的考虑和计算上。我不是专业的销售和市场出身,并没有经过太多这个范畴的训练,只是边干边学,遇招拆招。但是通过这半年的市场工作,还是有了很多的想法和一些程序化的做事方式。我大学是学习通讯的,虽然大学的牌子很没有名气,但是大学其中的1-2年还是认真的学习了,尤其是专业课,虽然很多细节都已经完全忘却了。只是对于软件开发会明白工程师大概讲得问题是什么,以及我认为很重要的是学会反馈式的思考,就如自动控制讲的,是一个闭环系统还是一个开环系统。

总体上讲,计划是一个数学问题,把尽可能多的细节都考虑到,然后加权,计算出的结果,用现实的意义去描述。似乎很简单。当然的确如果有点经验的话也会感到特别复杂。计划和总结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会提示你去回顾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好象我每天都记录下来发生的事情和结果。这些发生的事情是我们对未来预测和规划。我挺喜欢做这项工作,尤其是完成之后会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此外时间会去检验你的想法,无论对与错,都是对自己想法的检验。是一种更为有价值的事情。

当然,主要困难还是对历史的反思,尤其是不要漏掉一些非常重要的但是可能不起眼的事情。这些都要认真的收集,过滤,分类。而对未来的想法,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想法不能够跳出思维的框框,甚至为此而焦虑。

总体上讲,是一个极具挑战的任务。

做客-小年

今天,销售部的老大庞请我到他们家做客,知道我也是一个人,不如大家一起过个小年。办公室里的唐也没有什么事情,就一同前往。庞虽然也是租房子,并且屋里也是简单无比,但是感到是个不错的家。太太很体贴,拾到饭菜很麻利。并不是想漏一手,但是既然一同前往菜市场,就为自己炒菜要了一些蔬菜。给大家展示一下并不是特别熟悉的回锅肉。

不知道,是什么感觉,我觉得自从我从销售部分离出去,单独组建市场部之后。我和庞的关系也就变得很淡了。尤其是我们年底的培训和销售额,都让庞很焦虑。焦虑并非是嫉妒,而是对他已经形成的思路的挑战。庞并不能够很轻松的处理自己的情绪,尤其是不能表达出来,而是暗暗发火。不过,我习惯了,只是知道应该首先滤除自己和他的情绪,然后分析他到底在讲什么。上次公司一起吃饭,我们两个部门就拼上了酒,他们喝啤的,我们喝白的。刘也不例外。我们都没有太多想法,可能也是我挑起的,两个部门在PK。虽然我们市场部,被我私下给老板开玩笑,戏称销售二部。

大家总要磨合,激烈的碰撞,可能有利于双方的磨合。我们最近有了比较多的交流。我擅长思考,而庞擅长有条不紊的做事情。我们在碰撞中,至少我发现了庞身上有很多优点,尤其是快速认识一个人并建立合作关系。这一点,我佩服无比。并且,可能是我的扰动,庞也着手本部门的培训,虽然在我看来,有点慢,但是至少很有想法。

在庞的家,我有点发现自己还是一个年轻人,相对于老练的庞。

菜烧的还不错,尤其是我的回锅肉,被大家一扫而空。有点成就感。不错,小年。

闲下来的时间,突然有了很多想法,甚至开始规划我们部门年后的工作安排。我觉得想法都不够大胆,希望可以突破框框,去思考如何运作。

反思我的管理

现在,公司的事情已经不忙了,很多时候可以想想已经发生的事情,回顾一下,以便作出调整。

管理工作是今年8月接手的,以前也或多或少都有些,但是和领导一个部门的任务,似乎不能相比。首先接触的是马,马一开始很合作,也很容易接触,甚至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朋友。我和他讲了一些事情,和做事的方式,甚至探讨一些更为深入的问题。当时,我就感受到了,马思维上的混乱。到后来马归属到我们部门,问题就开始暴露出来。甚至出现了对抗。我觉得马的事情,给了我很多启发,有的时候,不需要和下属讲很多,因为他们可能真的无法理解,甚至会引起混乱。讲100个事情,大概能认识到几个问题呢?我想1个或者没有,是正常的。因为这种方式不是主导方式,而是辅助方式。主导方式是明确的命令,和对执行的监控和指导。其实很简单。

而辅助方式是否就是没有效果的呢?我的个人想法是需要的,即使是当时无法理解,也会慢慢的潜移默化中改变的。是一种内化的和更为长远投资的东西。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对后来的陈和刘都进行过比较深入的沟通,但是都不会有最初对马时的激情了。于此同时,我开始减少这个方面的工作,希望通过整体或者是团体的方式来激发大家的想法和态度。这就是后来尝试的心理影片的播放和讨论。

对马的管理,我一直抱怨马的社会化问题,甚至相信压制和强权对于他更为有效果。后来,听老板讲,“用人”是考虑他们身上是否有为我所用的东西。而我希望的是一个符合我性格要求的员工。这个问题,是去年年底认识到的,我觉得是我自身包容的问题。同时也开始尝试慢慢的松松紧紧的管理,所谓张弛有度。在集中收拾一些他身上的问题后,放上一段时间的羊,暴露问题之后在集中。这种方式对于马来讲似乎遇到了障碍,我认为是他对于我的反抗。我们之间更多的是命令和服从,对抗和压制。似乎没有了当时朋友之间更加宽松的关系。

马面对我很紧张,甚至有点焦虑。这个我想不是我希望的关系状态。我尝试去弥合,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有的人会讲时间会改变一切,我想可能是这样的。需要等马成长起来,或者我们彼此就这样去工作。

思路不是很清晰,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反思。

我不是和事佬

今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刘来电话,说一个客户的OEM项目基本要谈价钱和签合同了。这个客户是我们最近的一次合作,我充当了大脑,刘具体负责执行。而恰恰刘准备明天就回去过年了,矛盾摆在这里。我的第一反应是帮助她,我去完成余下的工作。但是,很快,我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既然是培养,就要教给她认识责任、权利和义务。事情,我说的很简单,第一,我希望你可以参加。第二,如果不能参加,这个生意不能完全算你的客户了。第三,机会总是不等人,自己应该明白如何权衡。她告诉我,她的妈妈今年50大寿,只有一次。而我,平静的讲,有所失必有所得,话只能说到这里,自己去权衡吧。

事情如果让我去处理,应该问题不大。而我只所以全权让刘去谈判,主要是基于培养。这次事件,即使是刘选择回家,也要给个教训。有的时候,只是觉得自己不够狠,很多话讲不出来。从拿马,开刀,练他的狡辩和脾气时,我就开始慢慢的学会,给他们一些压力。以及一些教训。我想我不是和事佬。

1月30号补充:

刘留下来了。把火车票退了。我有点吃惊,不过也是意料之中。她今天表达了一些不满,主要是对老天。对于我也是意料之中。我想,这一个考核是通过了,她的职业前途会有较大的空间。我想并不是我帮她,而是自己对自己的态度,这个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我也会给其它的下属讲这个事情的。我们的部门要鼓励这种为了组织牺牲个人利益的事情。一剂猛药开来打的正是时候,不过,觉得自己还是要更加清醒的面对问题,让大家养成一个良好的职业素质这个很重要的。

虽然,现在想想觉得自己还是有点不尽人情,但是成长就是不断的突破自己的束缚,调整自己的能力短板,不会很好受的。

13:26再补充:

考虑到马,明天就回郑州,上午我们开了一个短会。我的目的是:鼓励刘这种职业素质。这次还是相当不错,别的部门请假回家的占到一半,有的多达4、5天就走了。我们部门现在看来只有马请了一天假。既然要表扬,也要批评,我还是批评了马。我们一起回顾了部门成立到现在的发展历程,以及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机遇与挑战。我不想说官话。有的地方我就是就事论事的讲。可能也没有太多的准备。其实,我觉得是这样,你得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如果他们不知道,就告诉。没有什么不好的。就是批评和训斥也让大家知道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成长。

最近值得记录哦事情太多了。是不是又想找个倾诉的缺口。

1月31号补充:

合同没有签,主要原因是:价格和付款方式。刘可能有点泄气,不过在我面前她还是尽量去掩饰。事情之前,我就有点预感,只是通过刘收到了太多太乐观的信息,不过想想,我们都需要增长经验。事情至少没有死,大家谈判的大门还没有关闭,只是又是漫长的持久战。

各位网友的意见,我都仔细的考虑过。我想自己的做事和判断问题的风格略有不同。我觉得我的下属有自省的能力,我给他们都是一条需要做出努力才能越过的障碍。越过这些障碍是我们彼此合作下去的基础。OEM客户的问题可以是一个教训,也可以是一个经验。

昨天,由于回来的时候临近吃饭,我请她去必胜客吃了一顿。我想,可能自己觉得有点过分,以此来弥补一下她谈判中的失落。而我一直也没有提这个事情,我不想让下属觉得是我的愧疚什么的,我只是告诉她,马上放假了,一起吃个饭吧。必胜客的匹萨,味道马马虎虎。

2月3日补充:

这件事情,我到现在依然觉得有点矛盾。事情我和老板讲了一下,他只是淡淡的说,有点过了。这件事情,老板讲的正式我一直在考虑的。更为确切的讲,当时,我并没有太多把握,刘会留下来。也许更多的是给她一个教训。没想到,她选择留下来。

我觉得自己应该更人性化一点,底线和惩罚,似乎应该适当的有所伸缩。老板讲“拿捏”,就是在权衡之后,把握最清楚的平衡关系。现在回想起来,不是不足,就是过了。看来成长还要很长的时间,自己要面对的问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