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国摇滚乐

偶尔和大家聊起90年代的中国摇滚,很有意思。记录下来。

社会大变革时代,会产生优秀的小说、音乐、艺术品。对于20年代的中国,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的作家、音乐家、艺术家。同样欧洲也是这样的。同样80年代,中国的文学也不断的出现优秀的作品和作家。80年代末,一群人尝试用音乐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多都是基于生存的绝望和挣扎中的呐喊。所以中国音乐涌现出了大量的很有特点的摇滚乐,出现了大量的作品。虽然在当时很多被当作时代的糟粕。至少5年或者更长时间,中国摇滚乐手在时代里挣扎,也许很多人都混的很落魄。但是92年,香港红勘—中国摇滚乐演唱会终于产生了地震式的轰动。中国摇滚乐开始在商品社会的规则中快速蔓延。

可惜的是,快速的膨胀,突如其来的欲望,反而毁了这些曾经的天才,很多人迷茫,甚至颓废。很可惜,一直没有试图融入中国主流音乐,而摇滚时代就结束了,大约在98年以后,就很少听到特别优秀的中国摇滚乐了。

我最早听的还是黑豹乐队的作品,是在那个无比紧张的高中时代,可能嘶哑的呐喊和激烈的鼓点,才能让自己紧张的生活找到一些节奏。窦唯的豹一,栾树的豹二,秦勇的豹三和豹四,都天天陪伴着我单调的生活。豹一和豹四,音乐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但是随着高中时代的结束,自己也开始转而喜欢一些平静的声音。直到工作之后,才慢慢的又拾起了曾经的摇滚乐。后来接触到了更多张楚和何勇的音乐,发现它们都很随意,很搞笑和很轻松。唐朝是重金属乐,主唱丁武,号称亚洲仅有几个可以唱八度的,是更加激烈的表达。而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轻量级摇滚—零点乐队,很风光的时候恰恰是整个中国摇滚乐全面没落了,人们已经不喜欢去宣泄,不喜欢去挣扎,而乐手和歌手也疲惫了。虽然还有郑钧、许巍,但是无论乐手还是听众都发现找不到不出超越曾经高度的作品了。一个属于中国的摇滚乐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时常把它们翻出来,尤其是心情不是特别好的时候,摇滚乐中,我比较喜欢有唐朝的《天堂》,一直以来我觉得音乐讲的就是我自己。多年以来,总是感觉匆匆忙忙,想法太多,希望太少,岁月反复无常。最初听,以至于到现代,我觉得自己都是匆匆忙忙,岁月反复无常。

一次,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他喜欢听刀郎的歌,他只是觉得歌声不会让自己很烦,给自己一些节奏,让自己觉得不是很疲惫。对于一个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的人来说,生活是很疲惫的。

有人说,中国多少年以后一定会有人出来研究90年代初的中国摇滚乐,会冠以什么什么时代,会将他们称作什么什么的人。有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的行业就好像这样,大家都在探索方向,有多少人可以沉下心去做些事情,也许多少年之后,会成为我们是什么什么的人,什么什么的时代。

2008年1月23日补充:

最近一直在听黑豹和唐朝的音乐,十分有幸找到鲁豫有约中关于他们的访谈节目。他们都很平静,平静的面对这些年媒体吵吵的事情。我想应该是一种成熟的体现吧。大家不约而同的都没有再提什么什么方向和目标,只是讲讲要做长久,要给乐队做些事情。黑豹不能避开窦唯和王菲,唐朝不能避开张炬,多少年了,大家都在对曾经的创伤记忆犹新。我想应该是一种集体的灵魂的体现。

依旧非常喜欢他们的音乐,尤其是很多年以后,在去倾听。我想,得到的不是回忆,而是对生活的体验。就好象一本不错的小说,可以反复的读。甚至唐朝乐队一些当时看来调侃社会的音乐,现在似乎感受到也许不是去说什么,只是表达了一种情感而已。用了摇滚的方式去表达,那个处处充满了想法的年代。似乎是一个时代蕴藏了很久的力量。这种力量喷发了10年,已经很长了。我觉得更像是时代已经不需要太多的想法,而是需要沉下心,做一些事情的人了,平静和简单会更好。沉静。或者是沉寂。就是这样。一个时代沉寂了。

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方向,以及去适应时代的趋势,我们的时代到底在呼唤什么样的声音呢?

2008年1月25日补充:

音乐是一种不好描述的东西,我想它更接近我们真实的感觉。而乐队相对于歌手,似乎更为复杂。我觉得非常优秀的音乐是有灵魂的,是经过很多很多的磨合和调整,一点点接近我们人类的最基本的感觉。一首音乐是给一个歌手写的。当黑豹和唐朝更换主唱之后,就好象一个人找不到自己了。丢失了,完全丢失了。甚至在国际上一些特别出名的乐队,几个人一起合作了几十年,不曾有什么变化。我看过一个关于英国滚石乐队主唱的采访。他住在一个海边很大很漂亮的房子里,每天早晨就是弹琴,思考,和家人在一起。要知道已经几十年了,都是这样,基本就是这样不变的生活。如果把音乐的时间从他的生命中扣除,仿佛对于他就没有什么了。而现在很多国内的有成就的人,媒体多描述的是企业家,和富有。就是这样,有没有人想过,高处不胜寒。

2013年8月25日补充:

时隔五年,我已经很少听摇滚乐了。摇滚乐没有变,只是我变了,已经少了很多棱角,那些我曾经关注的乐队和乐手都老了,身体发福,目光也缺少那钟年轻的锐利。就好象是现在的我。只是再也没有了挣扎的感觉,也没有了窒息中去怒放的冲动了。摇滚乐更多的是回忆了,尤其是偶尔听到的时候还能有点老朋友似曾相识,唏嘘不已的感觉。

这个五年,我更喜欢李宗盛的歌曲,里面不是抗争而是感受。一层一层的感受。就仿佛是曾经的过眼云烟。生活中所能留下真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少。或者说,你所积累的越来越多,而能够让你真正明白的越来越少。

没想到这个是我博客里点击最多的一个文章,现在看写的并不好,至少我认为没有把当初最真实的想法写出来。就如同文章说的那样只是记录下来了。今天在这里批注,也只是记录,并没有深入的想法。太多了,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考核培训之后

很小的时候,就有人告诉我,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多年来一直觉得自己可以借鉴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有些狂妄。而就在周五,我发现了,每个人都有优点,而这个正是我所缺乏的。

周五,快下班,那个考核之后的倒数第一,以及成天被我炼来炼去的,被我称作社会化程度较低的下属,走过来,问我:关于考核中的他哪里表现不好,我很吃惊。虽然计划中给大家培训一下,就没有回答。我看到他又跑到开发部门去询问自己的问题。我依旧若无其事,但是心理很佩服他的认真。其实,从他重回我们部门之后,我们很多管理体制反而被促进贯彻下来。我这个人,有的时候得过且过,但是一个认真的人会把问题堆过来,没有办法只好处理,进而贯彻下去。是认真,虽然有很多的问题,但是这个是我们其它人都需要学的。他最近的进步虽然没有很大的跨越,但是至少有了一些变化。凡是最怕认真二字。希望可以快快成长起来。

说道自己,有的时候真的非常不认真。并为此懊悔一番。其实小事做起,慢慢给自己时间。

另,最近,需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要学会和大家协作,千万不要把问题想的复杂了。

逛街

很少自己去买衣服,主要考虑问题有二:1、关于衣服,自己的选的东西,总是觉得不是很好。2、上海采购是季节性的,每年的某个时刻是挑选物美价廉东西的时刻。既然是购物集中,喜欢蹭上朋友或亲戚,帮助选个衣服。一来省却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来也学习学习别人的品位。

周末,濮阳来的表姐,要采购一番,心动,随前往。女装,女装,女装。童装,童装,童装。正大广场,不过如此,我们女装和童装不到4个小时就转完了。通过折扣分析,现在还不是最优惠的时候,还有较大的下幅空间。考虑再三,终于决定,本次不采购了。全部陪表姐购物了。对色彩和装束没有特别多的了解。只是站在一旁,看看店铺的装饰。偶尔被叫过来,问问,那件好看?这件,就是这件了。这个时候,很快就结帐,换店铺了。但是有的时候,真的不好作出回答,就若有所思的,讲:各有各的特点,都不错。

不过,还是感觉到了,不同的品牌差异化营销特点。UniQue,可能是个日本品牌,产品最大的特点是每一个款式都有6-8种颜色可以选择。当然颜色也非常漂亮。个性化和大规模生产不矛盾的。

产品演示考核与培训

昨天,下午5:00,部门内部进行了一场考核。考核的形式采用类似电视台的现场竞赛和点评的模式。也是我对于培训工作的一个尝试。我们邀请了销售部全体和软件部部分作为评分观众参加。结果大家都觉得学到了东西,但是对于我而言,似乎收集了更多的信息,有必要整理一下,以调整自己下一步的工作。所以记录一下。

对产品的熟悉和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是销售和市场工作最基本的。而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产品演示和讲解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也是基本中的基本。在考核的标准的设计上,我考虑四个方向的维度,“操作、特点说明、逻辑、亲和力”。虽然可能还会涉及到其它的能力和知识,但是我觉得,力求简单和可操作。考核标准和时间我都提前4天告诉大家,着手准备。对于评委,我希望有实战经验的人参与,就邀请了销售部全体,考虑到占用大家的时间,我们给各位评委赠送了一块巧克力。这样从选手、评委以及任务和标准都基本完成了。我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认识能力和短板、尝试管理和培训方式。此外我也想看看个人的创造力,于是没有给出演示的模式和步骤。

三个选手都进行了一定的准备,对待产品演示都有一定的思考和策划。但是能力的不同和工作的方向不同,在实际的表现上有了较大的区别。从三个人总体表现讲有这样几个问题:1、没有整体思考的意识,都局限于操作演示本身,在整个讲解的构思上也缺乏这一点。2、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销售演示的行为,在其中重点和强调都没有思考。3、虽然是一次内部培训和考核,都过于紧张。4、对产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演示及其技巧都没有特别多的思考。这些问题都是我要认真考虑的,以及体现在下一步的培训中。

关于这次考核和培训的,我的思考。对于80后的员工,如何培训以及保持稳定的状态一直是我密切注视的。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能力和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评分和点评都充分强调了这一点。我希望会给大家一个刺激让大家有所触动,知道自己的轻重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当然第一次尝试,让销售部的笑做一团,也是给大家一个紧迫感。这种活动我们部门要继续做下去,必要时候要销售部一起参加,让大家都主动的去学习一些知识。此外,我们计划在本月底搞一次学习会,让大家给我们讲讲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对问题的理解。事情有的时候不需要特别快,慢慢来,一步步养成习惯。

目前部门内部还没有什么经费,一二三名的奖品也不过是一条相对好一些的巧克力。不知道是不是大家可以理解我的用心。只是希望大家可以在我这里学到一点点东西,觉得生活有意义就好了。

05年上海印象

05年10月,应该是长假期间。从濮阳到上海。13个小时,晚上行驶。此前对大城市没有什么印象,在我的世界里,济南是我去过的最大的城市了。很兴奋的伴随一路的旅程。没有去过淮河以南的地方,对南方也没有什么印象。好像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只是觉得上海人可能排外,上海可能会很繁华。

大约6点就到上海的市郊了,首先就是高架。一个下来,又上一个。桃浦路汽车站是我上海的开始,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这样,和东营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10月的天气两地都是湿热的。之后上1路车。始发站,车上的很多人都在睡觉,似乎预感到漫长的旅程。车似乎一直在转弯,司机开车很快,人被晃来晃去,而车厢也越来越挤。站在我对面是一个穿着蓝色短袖的梳着辫子的女孩。我们都站着,但是她居然可以闭上眼睛睡着了。偶尔乘务员会说几句上海话,让我觉得好像到了非常陌生的世界。

就这样晃呀晃呀。进入隧道。手机都没有信号了。大约1个多小时,我在东昌路的地铁站下的车。下车之后非常惊异看到的世界,首先是清新的空气,然后是漂亮的摩天大楼四周都是。然后就知道有个叫金茂。真的好像森林。地铁,开往张江高科。人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年轻,最后几乎全是和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大家都抱着包,静静的坐着。除了地铁之后,有时半个多小时的汽车,我才到了住的地方。上海很大,没有想到会这么大,我仅仅只是从市区的一边倒另一边就花费了3个多小时的时间。似乎觉得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车上,但是我知道以后这就是我的生活。

来这里,不是旅游的,但是工作不用操心,多余的时间,就看看这个陌生的城市。每个星期我都出去,人民广场、南京路、外滩、陆家嘴、徐家汇、滨江大道……。似乎每一个地方都带来了新的感受。很好奇。人民广场是一个几乎挖空了的地下车站。陆家嘴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徐家汇有很多领事馆。滨江大道有很多有趣的游轮。南京路有很多很多的人。外滩大都是二三十年代威武的建筑。只是到了外滩会觉得许文强和黄金荣曾经到过的地方,有点激动。别的地方只是刺激了一下眼睛而已。

参加聚会,同学会,吃必胜客,好像就是这些。慢慢的一年。似乎生活就完全平静下来了。周末只是在家里看看电视和书,就好像和濮阳、东营的日子一样了。唯一感觉到的是,很多同学都离开了这个城市。来的时候曾经告诉自己不要迷失在这里,好像我没有丢失自己,生活和工作略有变化,但是都还是差不多。后来觉得,无论城市多大,我都是在一个类似镇大小的地方生活。只是这样而已。

我不知道讲的清不清楚。有的时候会觉得这里楼太多遮住了阳光。还好张江这里都是一些低矮的建筑。05年来到上海,就是这些,不是来旅游的,可能也没有特别多的兴奋感。刚来的时候,会感到工作很累,节奏很快。后来就习惯了。慢慢的。我挺喜欢这里,因为在我们这个领域里,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去发展。高楼和繁华和我关系不大,只是觉得这样生活也好,生活没有特别多的要求,慢慢就很满足了。

07年12月17日:

我发现上海的社会有一个包容的缺口,通过这个缺口可以融入上海人的社会。大家都认同一点,资源共享。

PK

今天,和其它部门进行PK。谁的小弟小妹在年前先到一万。我们要赢!

要付诸实施。

12月17日,和其它部门的PK,倒是给了我很多启发,为什么我们内部不能来个PK。于是就有了上周四的产品考核。今天大家的工作总结提交上来,觉得很有意思,都在讲自己考核中的不足,由于我设置的是团体评分,以及最后一名没有任何奖品,做最后一名的确是很没有面子的,大家都磨拳擦掌,明天是另外一个产品的考核。期待,明天精彩的PK。

水仙

一直,希望养一颗植物。今天路过张江的步行街时,没有按住欲望,买了两株水仙回来。卖花的老头告诉我,春节的时候就可以开花了。回家后,拿出一个玻璃碗,将一对水仙放到其中,注上水。两个家伙,紧紧的挨着,似乎还没有适应新的生活。一同过来的还有一株吊兰,我看到书上说,卧室最宜养吊兰。原本只是想买颗吊兰,没想到,一同采购了水仙,而水仙也毫不客气的占据了书桌的一个角上,成为我最关注的植物。

我们家(东营)一直养很多植物,最为繁盛的时候,要占据凉台大部分的地方。大叶子的扶桑开花的时候,会将全家飘香。仙人掌和仙人球更本不需要太多的照顾,偶尔还是要开出美丽的花朵。小的时候,经常呆在充满生机的凉台,看到大家的变化非常愉快的感觉。

有的人说,植物也可以和主人交流,通过气味,它们能够感受到主人的体会,主人也可以了解它们的变化。我只是希望水仙可以快乐的生活,自己一个人习惯了,养养植物,不错的感受。

《色 戒》

昨天,通过网络断断续续的看了《色 戒》。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今天一大早,又通过网络看了张爱玲的小说《色  戒》,依然感觉不错。

无论是诞生于50年的小说还是今天刚刚拿到金马的电影,都给我带来了一个非常亲切和形色匆匆的上海,以及那些十分注重仪表,物理哇啦的上海女人。

张爱玲,没有兴趣对智力角逐的间谍和情报,李安,也不特别擅长悬念和血淋淋的场面。所以一个起源于惊心动魄—《丁默生枪击案》碟报和暗杀的故事,先变成了唯美的老上海故事。也许药丸和老吴一席话才让我们稍微紧张一些,其它都让我们忘记了危险重重,醉心于鼓舞生平,优雅的生活和节奏。

谈谈影片给我的感受,“恐惧”一个词一直贯穿着影片,先是在香港的易频频提到,到上海后,更多的保镖和更多的眼线,让片子衬托出更多的恐慌,是特务头子易的恐惧,还是王作为间谍的恐惧。我想那可能是一个时代的感受,恐惧的时候,有的人会需要信仰,而有的人会将恐惧宣泄到别人身上。就好象我们面对恐惧总是希望有什么东西可以去弥补它一样。虽然问题依旧,但是至少分散了注意力。更有甚者,生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似乎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这里的恐惧不仅仅是害怕,是焦虑,是担忧,是迷茫。有的时候,恐惧往往是针对自己的理解和不理解。就好象意气用事后,对事情发展的恐惧。这样看来,恐惧并不只属于影片,而似乎也属于我们的时代。

然后的感受,就是“爱”。男人和女人对这个问题一直争执不断。对于间谍和特工,有了爱就是失败和死亡。似乎很悲观。但是易,作为一个成熟的男人,对待这个问题似乎很有意思。理性、逢场作戏、宣泄、不漏声色,似乎这就是我对易在面对女性的看法。见多了也就不怪了,到处是要杀他的人。这个麦太太虽然有点不同,甚至让他有了一丝安全感,但是敌人就是敌人,丝毫没有什么可以留情的。对于王,或者麦太太,我就似乎说不清楚了,女人似乎更加善变,在不漏声色中,似乎,处于怜悯还是爱就不知道了,她放了易,也杀了自己和伙伴。

一本英国人写的小说《堕落》,让我一直觉得战争让所有的人都变得很堕落,我也是这样看待影片和小说对人和战争的关系,无论正义还是邪恶的一方。大家都是角力双方的棋子,有的时候,身不由己。

距离

周五,在地铁上,一个下属,告诉我,他们找到了我的博客。让我大为吃惊。

第一个想法,就是立刻着手搬家。让现实的中人,看到另一面的我,让自己真的有点感觉不好,毕竟很多都是基于自我的思考。不过想想,两个世界中的我,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至少还是自己善良的一面。似乎没有什么不好的。其实很少有机会和大家谈谈自己更为真实的想法,就好象一个朋友问我,同事之间有没有朋友。为了弥补我的尴尬,我继续问她,有谁知道?她告诉我,是陈,无意找到的,他不要我们告诉其它人。他说你的文笔不错。我忍不住的笑了。我继续问,还有谁有博客。她全盘都告诉我,陈有,QQ空间,似乎还在失恋的阴影中……

我一直觉得,上级的角色,应该更像是兄长,而不会是朋友的角色,这样大家才可以既怕又爱戴。既可以一起做一些事情,又有一种归属感。公司的老板是这样的,似乎很多企业也是这样的。我也希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有的时候经常收拾大家,而有的时候还是要给他们讲讲如何做事情。我也希望大家可以把我看成他们的兄长。很多时候,他们问我关于人生上的困惑和选择,都让我很激动。

有的时候作为一群,延展你的想法的人,我都是很珍惜他们的成长,好像就是自己的手臂一样。我也将自己的所学和所想都和他们共享。对摇摆不定,和离心,都让我非常焦虑。但是就如有的朋友讲的,请收起你的好意,对于有的人,我们都做到了,就够了,选择和坚持都是自己的事情,毕竟我们应该以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看他们。

开发部的老大,成长了不少,和我最近的感受很相似,周五一起吃饺子,彼此聊聊,我发现,有的时候大家就好象一个人,去完成不同的任务,有的时候是大脑,有的时候是手脚,我们彼此都需要认真的倾听对方的声音,这样才能去理解他的想法和顾虑。老板曾经讲过,我是一个粘合剂,粘合更个部门,现在我们部门也是粘合剂,也是周五,把那个天天晕晕乎乎做行政的也归我们部门管,要认真的练练他,练成人才才是。

我发现,从9月,我的精力一直在管理上,这和以前一直没有涉足有一定关系,故投入巨大的精力。现在人马基本可以做些事情了,期待我们的2008年。我给大家讲,如果我们做到一个目标,我们就集体去嵊泗岛,晒太阳,游泳,吃海鲜。期待,期待,期待。

好好想想未来的事情

今天,下班之后,不想回家,或者想在公司多待一会儿。到不是,工作没有完成,而是希望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想想未来的事情。有的时候,好像想想,但是总觉得,没有找到从哪里开始。好想找一个人聊聊,谈谈对未来的想法。我总是有很多想法,很多需要放弃,而很多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如何去实现。

我这个人有个缺点,总是希望把问题集中解决,就好象集中周末把屋子收拾一下。有一段时间,我慢慢的尝试及时的收拾,每天都注意保持。好像生活也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我一直觉得集中解决问题是我的一个缺点。因为总是期待问题累计到一定程度,不能再退缩的时候,尽力去解决,而事实上最初只是一个很小的问题。或者仅仅只是一些小问题的集合。虽然我自诩,擅长处理大一点的事情,但是为什么不能即使的防患于未然。

我一直期待,自己可以规律的生活,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但是总是习惯性的去改变自己最初的坚持。觉得这样生活就没有乐趣而言,其实我发现规律的生活可以容纳更多的事情,当然包含更多的想法的实现。给自己目标和底线,有的时候,是衡量自己成长的尺子。至少知道自己有了多大的变化。

关于未来的事情,我一直认为好好的处理一段时间的事情,连起来,通向未来。每当回头总是鼓励自己有有了进步。有的时候也会考虑一下,现在是不是最初期待的自我。对未来,我总是美好的期待,而如果要明确这些期待是什么的时候,我还真的说不清楚,只是知道,一定是美好的。这也是我一直以来都十分头疼的问题,觉得自己缺乏一个更为实际的5年规划,或者2年规划也未曾想过。有的时候只是觉得想了也白想,事情总是变化很快的。

需要想想自己的未来,到底应该期待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还是好模糊,不清楚。

那么我希望是什么样子的呢?有没有自己对自己的最好的期待呢?我仿佛不是很愿意去思考这个问题,觉得如果过于细化,会影响自己对生活的乐观和无忧无虑的态度。为什么?下面的东西,不适合写道网上了,我需要静静的去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