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

不会沉默。言多必失。

被激怒后,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是不是只有以牙还牙、以耳还耳、以眼还眼、以手还手,以脚还脚才好。我一直自诩自己已经平静下来,但是内心中充满了寻找倾诉的缺口。是不是自己很愤怒的时候或者愤怒尚未平息下来,应该沉默,至少给自己一个平静下来的时间。

有的时候,我也会安慰自己,告诉对事对人要分开。也要收敛一下自己的行为。给自己一些时间,就好了。

最近有点膨胀,也许看到下属都有了较大的成长。希望将想法移植到其它部门中,但是这个想法有点天真。注定是失败的。先做好自己的事情。

宰相的肚子里能乘船,要有点胸怀,学会包容,宽容。

“需要十分耐心、十二分宽容、十三分睿智”——老板讲的。

看来100%的耐心,宽容要比自己拥有的展现的要更多一些,当然社会和生活都是智力的博弈。

沉默。需要沉默。急需沉默。

公司影片月

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我们的行业。酝酿了很久。上周开始的考核,让我突然觉得占用大家的下班时间似乎很合理。再说,半个月前,部门内部吃饭的时候就和大家提了放一些影片的计划,不过上次只是谈了我对大话西游的理解。很有意思,似乎都有想参与的想法。今天,我们的部门全部参加,邀请其它部门参与,优秀的影片播放。

本次,考虑到我们下一步的市场规划工作,我选择了《I am sam》这部影片。影片很感人,但是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启动自己的思考,和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从中汲取影片阐述的人生道理。

这部影片我看过很多遍,每一遍都有了一些启发,虽然它并不是一部很深奥的片子。里面阐述了爱的能力和学识、地位、金钱、智力没有根本的关系。虽然爱是一种能力,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好理解。按照弗洛姆的观点,爱的能力包括:尊重、理解、支持、知识。首先是尊重,去理解别人,给他需要的支持,最后是充分理解他的知识。

本片的意义在于,让大家学会,面对生活的勇气,有的时候我们将人性善良的一面呼唤出来,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源。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

本次是第一期,具体的操作是由陈来负责。我只是希望大家可以学一点东西,知道这个世界其实很大。

产品演示与讲解考核之二

今天,是我们第二个产品的部门考核。对此次考核的结果,大家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都值得记录下来,便于下一步的考虑。

总体上本次的竞争较上一次更加激烈。我们更多的看到一些有价值的创意和清晰的思路,让人的眼睛一亮。相比第一次,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隐含着闪闪发光的东西。我对自己的团队更加充满了信心。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不能够快速理解对方的意图。此外,让我发现了一个更令我感到担心的问题,就是从九月一直跟着我的小弟陈,他的表现总是一开始不错,以后越来越不如第一次。目前只是我有这样一个感觉,还没有找到具体的原因。不过有必要和他谈一下。

对于自己,要再接再励,最近很忙,很多事情都堆到我这里,需要分析一下,学会去分解问题,解决。加油!

此外,考虑到每个人的面子,此次我们还是给每个参与的选手都颁发了巧克力,颁奖嘉宾是开发部的老大,很有意思。

90年代-中国摇滚乐

偶尔和大家聊起90年代的中国摇滚,很有意思。记录下来。

社会大变革时代,会产生优秀的小说、音乐、艺术品。对于20年代的中国,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的作家、音乐家、艺术家。同样欧洲也是这样的。同样80年代,中国的文学也不断的出现优秀的作品和作家。80年代末,一群人尝试用音乐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多都是基于生存的绝望和挣扎中的呐喊。所以中国音乐涌现出了大量的很有特点的摇滚乐,出现了大量的作品。虽然在当时很多被当作时代的糟粕。至少5年或者更长时间,中国摇滚乐手在时代里挣扎,也许很多人都混的很落魄。但是92年,香港红勘—中国摇滚乐演唱会终于产生了地震式的轰动。中国摇滚乐开始在商品社会的规则中快速蔓延。

可惜的是,快速的膨胀,突如其来的欲望,反而毁了这些曾经的天才,很多人迷茫,甚至颓废。很可惜,一直没有试图融入中国主流音乐,而摇滚时代就结束了,大约在98年以后,就很少听到特别优秀的中国摇滚乐了。

我最早听的还是黑豹乐队的作品,是在那个无比紧张的高中时代,可能嘶哑的呐喊和激烈的鼓点,才能让自己紧张的生活找到一些节奏。窦唯的豹一,栾树的豹二,秦勇的豹三和豹四,都天天陪伴着我单调的生活。豹一和豹四,音乐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但是随着高中时代的结束,自己也开始转而喜欢一些平静的声音。直到工作之后,才慢慢的又拾起了曾经的摇滚乐。后来接触到了更多张楚和何勇的音乐,发现它们都很随意,很搞笑和很轻松。唐朝是重金属乐,主唱丁武,号称亚洲仅有几个可以唱八度的,是更加激烈的表达。而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轻量级摇滚—零点乐队,很风光的时候恰恰是整个中国摇滚乐全面没落了,人们已经不喜欢去宣泄,不喜欢去挣扎,而乐手和歌手也疲惫了。虽然还有郑钧、许巍,但是无论乐手还是听众都发现找不到不出超越曾经高度的作品了。一个属于中国的摇滚乐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时常把它们翻出来,尤其是心情不是特别好的时候,摇滚乐中,我比较喜欢有唐朝的《天堂》,一直以来我觉得音乐讲的就是我自己。多年以来,总是感觉匆匆忙忙,想法太多,希望太少,岁月反复无常。最初听,以至于到现代,我觉得自己都是匆匆忙忙,岁月反复无常。

一次,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他喜欢听刀郎的歌,他只是觉得歌声不会让自己很烦,给自己一些节奏,让自己觉得不是很疲惫。对于一个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的人来说,生活是很疲惫的。

有人说,中国多少年以后一定会有人出来研究90年代初的中国摇滚乐,会冠以什么什么时代,会将他们称作什么什么的人。有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的行业就好像这样,大家都在探索方向,有多少人可以沉下心去做些事情,也许多少年之后,会成为我们是什么什么的人,什么什么的时代。

2008年1月23日补充:

最近一直在听黑豹和唐朝的音乐,十分有幸找到鲁豫有约中关于他们的访谈节目。他们都很平静,平静的面对这些年媒体吵吵的事情。我想应该是一种成熟的体现吧。大家不约而同的都没有再提什么什么方向和目标,只是讲讲要做长久,要给乐队做些事情。黑豹不能避开窦唯和王菲,唐朝不能避开张炬,多少年了,大家都在对曾经的创伤记忆犹新。我想应该是一种集体的灵魂的体现。

依旧非常喜欢他们的音乐,尤其是很多年以后,在去倾听。我想,得到的不是回忆,而是对生活的体验。就好象一本不错的小说,可以反复的读。甚至唐朝乐队一些当时看来调侃社会的音乐,现在似乎感受到也许不是去说什么,只是表达了一种情感而已。用了摇滚的方式去表达,那个处处充满了想法的年代。似乎是一个时代蕴藏了很久的力量。这种力量喷发了10年,已经很长了。我觉得更像是时代已经不需要太多的想法,而是需要沉下心,做一些事情的人了,平静和简单会更好。沉静。或者是沉寂。就是这样。一个时代沉寂了。

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方向,以及去适应时代的趋势,我们的时代到底在呼唤什么样的声音呢?

2008年1月25日补充:

音乐是一种不好描述的东西,我想它更接近我们真实的感觉。而乐队相对于歌手,似乎更为复杂。我觉得非常优秀的音乐是有灵魂的,是经过很多很多的磨合和调整,一点点接近我们人类的最基本的感觉。一首音乐是给一个歌手写的。当黑豹和唐朝更换主唱之后,就好象一个人找不到自己了。丢失了,完全丢失了。甚至在国际上一些特别出名的乐队,几个人一起合作了几十年,不曾有什么变化。我看过一个关于英国滚石乐队主唱的采访。他住在一个海边很大很漂亮的房子里,每天早晨就是弹琴,思考,和家人在一起。要知道已经几十年了,都是这样,基本就是这样不变的生活。如果把音乐的时间从他的生命中扣除,仿佛对于他就没有什么了。而现在很多国内的有成就的人,媒体多描述的是企业家,和富有。就是这样,有没有人想过,高处不胜寒。

2013年8月25日补充:

时隔五年,我已经很少听摇滚乐了。摇滚乐没有变,只是我变了,已经少了很多棱角,那些我曾经关注的乐队和乐手都老了,身体发福,目光也缺少那钟年轻的锐利。就好象是现在的我。只是再也没有了挣扎的感觉,也没有了窒息中去怒放的冲动了。摇滚乐更多的是回忆了,尤其是偶尔听到的时候还能有点老朋友似曾相识,唏嘘不已的感觉。

这个五年,我更喜欢李宗盛的歌曲,里面不是抗争而是感受。一层一层的感受。就仿佛是曾经的过眼云烟。生活中所能留下真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少。或者说,你所积累的越来越多,而能够让你真正明白的越来越少。

没想到这个是我博客里点击最多的一个文章,现在看写的并不好,至少我认为没有把当初最真实的想法写出来。就如同文章说的那样只是记录下来了。今天在这里批注,也只是记录,并没有深入的想法。太多了,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考核培训之后

很小的时候,就有人告诉我,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多年来一直觉得自己可以借鉴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有些狂妄。而就在周五,我发现了,每个人都有优点,而这个正是我所缺乏的。

周五,快下班,那个考核之后的倒数第一,以及成天被我炼来炼去的,被我称作社会化程度较低的下属,走过来,问我:关于考核中的他哪里表现不好,我很吃惊。虽然计划中给大家培训一下,就没有回答。我看到他又跑到开发部门去询问自己的问题。我依旧若无其事,但是心理很佩服他的认真。其实,从他重回我们部门之后,我们很多管理体制反而被促进贯彻下来。我这个人,有的时候得过且过,但是一个认真的人会把问题堆过来,没有办法只好处理,进而贯彻下去。是认真,虽然有很多的问题,但是这个是我们其它人都需要学的。他最近的进步虽然没有很大的跨越,但是至少有了一些变化。凡是最怕认真二字。希望可以快快成长起来。

说道自己,有的时候真的非常不认真。并为此懊悔一番。其实小事做起,慢慢给自己时间。

另,最近,需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要学会和大家协作,千万不要把问题想的复杂了。

逛街

很少自己去买衣服,主要考虑问题有二:1、关于衣服,自己的选的东西,总是觉得不是很好。2、上海采购是季节性的,每年的某个时刻是挑选物美价廉东西的时刻。既然是购物集中,喜欢蹭上朋友或亲戚,帮助选个衣服。一来省却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来也学习学习别人的品位。

周末,濮阳来的表姐,要采购一番,心动,随前往。女装,女装,女装。童装,童装,童装。正大广场,不过如此,我们女装和童装不到4个小时就转完了。通过折扣分析,现在还不是最优惠的时候,还有较大的下幅空间。考虑再三,终于决定,本次不采购了。全部陪表姐购物了。对色彩和装束没有特别多的了解。只是站在一旁,看看店铺的装饰。偶尔被叫过来,问问,那件好看?这件,就是这件了。这个时候,很快就结帐,换店铺了。但是有的时候,真的不好作出回答,就若有所思的,讲:各有各的特点,都不错。

不过,还是感觉到了,不同的品牌差异化营销特点。UniQue,可能是个日本品牌,产品最大的特点是每一个款式都有6-8种颜色可以选择。当然颜色也非常漂亮。个性化和大规模生产不矛盾的。

产品演示考核与培训

昨天,下午5:00,部门内部进行了一场考核。考核的形式采用类似电视台的现场竞赛和点评的模式。也是我对于培训工作的一个尝试。我们邀请了销售部全体和软件部部分作为评分观众参加。结果大家都觉得学到了东西,但是对于我而言,似乎收集了更多的信息,有必要整理一下,以调整自己下一步的工作。所以记录一下。

对产品的熟悉和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是销售和市场工作最基本的。而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产品演示和讲解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也是基本中的基本。在考核的标准的设计上,我考虑四个方向的维度,“操作、特点说明、逻辑、亲和力”。虽然可能还会涉及到其它的能力和知识,但是我觉得,力求简单和可操作。考核标准和时间我都提前4天告诉大家,着手准备。对于评委,我希望有实战经验的人参与,就邀请了销售部全体,考虑到占用大家的时间,我们给各位评委赠送了一块巧克力。这样从选手、评委以及任务和标准都基本完成了。我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认识能力和短板、尝试管理和培训方式。此外我也想看看个人的创造力,于是没有给出演示的模式和步骤。

三个选手都进行了一定的准备,对待产品演示都有一定的思考和策划。但是能力的不同和工作的方向不同,在实际的表现上有了较大的区别。从三个人总体表现讲有这样几个问题:1、没有整体思考的意识,都局限于操作演示本身,在整个讲解的构思上也缺乏这一点。2、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销售演示的行为,在其中重点和强调都没有思考。3、虽然是一次内部培训和考核,都过于紧张。4、对产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演示及其技巧都没有特别多的思考。这些问题都是我要认真考虑的,以及体现在下一步的培训中。

关于这次考核和培训的,我的思考。对于80后的员工,如何培训以及保持稳定的状态一直是我密切注视的。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能力和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评分和点评都充分强调了这一点。我希望会给大家一个刺激让大家有所触动,知道自己的轻重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当然第一次尝试,让销售部的笑做一团,也是给大家一个紧迫感。这种活动我们部门要继续做下去,必要时候要销售部一起参加,让大家都主动的去学习一些知识。此外,我们计划在本月底搞一次学习会,让大家给我们讲讲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对问题的理解。事情有的时候不需要特别快,慢慢来,一步步养成习惯。

目前部门内部还没有什么经费,一二三名的奖品也不过是一条相对好一些的巧克力。不知道是不是大家可以理解我的用心。只是希望大家可以在我这里学到一点点东西,觉得生活有意义就好了。

05年上海印象

05年10月,应该是长假期间。从濮阳到上海。13个小时,晚上行驶。此前对大城市没有什么印象,在我的世界里,济南是我去过的最大的城市了。很兴奋的伴随一路的旅程。没有去过淮河以南的地方,对南方也没有什么印象。好像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只是觉得上海人可能排外,上海可能会很繁华。

大约6点就到上海的市郊了,首先就是高架。一个下来,又上一个。桃浦路汽车站是我上海的开始,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这样,和东营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10月的天气两地都是湿热的。之后上1路车。始发站,车上的很多人都在睡觉,似乎预感到漫长的旅程。车似乎一直在转弯,司机开车很快,人被晃来晃去,而车厢也越来越挤。站在我对面是一个穿着蓝色短袖的梳着辫子的女孩。我们都站着,但是她居然可以闭上眼睛睡着了。偶尔乘务员会说几句上海话,让我觉得好像到了非常陌生的世界。

就这样晃呀晃呀。进入隧道。手机都没有信号了。大约1个多小时,我在东昌路的地铁站下的车。下车之后非常惊异看到的世界,首先是清新的空气,然后是漂亮的摩天大楼四周都是。然后就知道有个叫金茂。真的好像森林。地铁,开往张江高科。人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年轻,最后几乎全是和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大家都抱着包,静静的坐着。除了地铁之后,有时半个多小时的汽车,我才到了住的地方。上海很大,没有想到会这么大,我仅仅只是从市区的一边倒另一边就花费了3个多小时的时间。似乎觉得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车上,但是我知道以后这就是我的生活。

来这里,不是旅游的,但是工作不用操心,多余的时间,就看看这个陌生的城市。每个星期我都出去,人民广场、南京路、外滩、陆家嘴、徐家汇、滨江大道……。似乎每一个地方都带来了新的感受。很好奇。人民广场是一个几乎挖空了的地下车站。陆家嘴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徐家汇有很多领事馆。滨江大道有很多有趣的游轮。南京路有很多很多的人。外滩大都是二三十年代威武的建筑。只是到了外滩会觉得许文强和黄金荣曾经到过的地方,有点激动。别的地方只是刺激了一下眼睛而已。

参加聚会,同学会,吃必胜客,好像就是这些。慢慢的一年。似乎生活就完全平静下来了。周末只是在家里看看电视和书,就好像和濮阳、东营的日子一样了。唯一感觉到的是,很多同学都离开了这个城市。来的时候曾经告诉自己不要迷失在这里,好像我没有丢失自己,生活和工作略有变化,但是都还是差不多。后来觉得,无论城市多大,我都是在一个类似镇大小的地方生活。只是这样而已。

我不知道讲的清不清楚。有的时候会觉得这里楼太多遮住了阳光。还好张江这里都是一些低矮的建筑。05年来到上海,就是这些,不是来旅游的,可能也没有特别多的兴奋感。刚来的时候,会感到工作很累,节奏很快。后来就习惯了。慢慢的。我挺喜欢这里,因为在我们这个领域里,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去发展。高楼和繁华和我关系不大,只是觉得这样生活也好,生活没有特别多的要求,慢慢就很满足了。

07年12月17日:

我发现上海的社会有一个包容的缺口,通过这个缺口可以融入上海人的社会。大家都认同一点,资源共享。

PK

今天,和其它部门进行PK。谁的小弟小妹在年前先到一万。我们要赢!

要付诸实施。

12月17日,和其它部门的PK,倒是给了我很多启发,为什么我们内部不能来个PK。于是就有了上周四的产品考核。今天大家的工作总结提交上来,觉得很有意思,都在讲自己考核中的不足,由于我设置的是团体评分,以及最后一名没有任何奖品,做最后一名的确是很没有面子的,大家都磨拳擦掌,明天是另外一个产品的考核。期待,明天精彩的PK。

水仙

一直,希望养一颗植物。今天路过张江的步行街时,没有按住欲望,买了两株水仙回来。卖花的老头告诉我,春节的时候就可以开花了。回家后,拿出一个玻璃碗,将一对水仙放到其中,注上水。两个家伙,紧紧的挨着,似乎还没有适应新的生活。一同过来的还有一株吊兰,我看到书上说,卧室最宜养吊兰。原本只是想买颗吊兰,没想到,一同采购了水仙,而水仙也毫不客气的占据了书桌的一个角上,成为我最关注的植物。

我们家(东营)一直养很多植物,最为繁盛的时候,要占据凉台大部分的地方。大叶子的扶桑开花的时候,会将全家飘香。仙人掌和仙人球更本不需要太多的照顾,偶尔还是要开出美丽的花朵。小的时候,经常呆在充满生机的凉台,看到大家的变化非常愉快的感觉。

有的人说,植物也可以和主人交流,通过气味,它们能够感受到主人的体会,主人也可以了解它们的变化。我只是希望水仙可以快乐的生活,自己一个人习惯了,养养植物,不错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