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法睡
因为火车还没有到站
我忐忑不安
却不肯告诉我火车是那一班
平安平安
只能默念
费劲心思的短信
打法旅途无聊的时间
我无法睡
因为黔驴技穷
我惴惴不安
说很罗嗦很讨厌
平安平安
只能期待
一遍遍编制问题
最终也没有猜出火车准时到站的时间
我无法睡
火车凌晨准时到站
我无法睡
因为火车还没有到站
我忐忑不安
却不肯告诉我火车是那一班
平安平安
只能默念
费劲心思的短信
打法旅途无聊的时间
我无法睡
因为黔驴技穷
我惴惴不安
说很罗嗦很讨厌
平安平安
只能期待
一遍遍编制问题
最终也没有猜出火车准时到站的时间
我无法睡
火车凌晨准时到站
过了长假,空气里变得很冷,以至于只穿着长袖衬衣的我,从公司回家的途中瑟瑟发抖。
长假,亲戚和朋友来家做客分外高兴。觉得自己的家很舒适,至少很舒服。我总喜欢,给飘窗上铺满毯子,放上电脑的小桌,再在桌子上置好棋盘,对弈。如果有淡淡的阳光,以及泡上一杯暖暖的咖啡,很淡然的感觉。上周给我的光秃秃的吊灯,加上一只咖啡桶做成的灯罩,如果晚上不看书,只是看看电视或者听听音乐,似乎光线正好,是很轻松的橙色。如果希望亮些,就打开台灯,是用浴液瓶组装成的,很亮。国庆,从镇上买了一盆红星,又叫凤菊。加入文竹和兰,家里生机盎然。
天气,已经颇冷。更觉得家里暖暖的味道。
手机的信号,总是很差。倒也让自己少了几分烦扰,只是需要等电话的时候,尤其是深夜,只好从床上将铺盖置于飘窗上,飘窗虽然也不大,但是正好可以放下我。只是,偶尔侧身,望见窗后的深渊,有种不安全的感觉。不过信号满格,很好。晚上等了很久,从窗子缝隙中吹来的冷气,让自己裹成一只甬。虽然最终也没有我想要的结果,但是大家都平安,让自己无比释然。很高兴,是一种止不住的高兴,会浮想连天,即使是一场梦也好。
家。暖暖的味道。
君子不器
解释:君子不象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很有意思,4年前听到这个词,并不觉得有什么。现在想想似乎很有道理。好长时间没有写点东西,到不是没有什么好写的,而是觉得没有写的欲望。想想觉得应该是欣赏的快乐在于被欣赏。无从被欣赏,也就没了欣赏的乐趣。此外,思考并不一定要写下来。
君子不器,是上一次写博客中的草稿,写来写去,都觉得没有任何值得记录下来的东西,也就一直成为一篇草稿,无从保存。长假,没有离开这个城市,一直在四处走走,最近几天,只是在家里睡觉。没有太多的去探索的兴趣。昨天和一个朋友一起出去,竟然觉得自己仿佛已经对很多的东西都没有太多的兴趣,而我的兴趣更多的在于自己到底希望得到什么,需要一个事先说服自己的理由,而后是实现这个理由的兴趣。长久以来,我在考虑自己是不是被模具框出一个格式或模型出来。社会总有其方法,也许只有适合它的模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不过,既然能力可以迁移,为什么不能迁移到生活中去。
唐镇天主教堂又称唐墓桥路德圣母教堂,是仿造法国路德圣母教堂,于1898年竣工,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长久以来一直矗立于不起眼的唐镇。自从市政府提出把唐镇建成市级高档生活社区,教堂被彻底修缮一番。从原本厚重的灰色,变成了更时尚的米黄色。只是主教堂周边的楼还保留着曾经的颜色,反而更突出了教堂的宏伟和时尚。
我在想,时尚不应该是教堂的初衷。它也许更像表达的是对万能上帝的虔诚。只是身在积极发展的唐镇,身不由己。
宗教会有很多符号。貌似不起眼的地方,却暗含了很多宗派和教义。只是对于我们无神论者更喜欢将它简单化处理,权当哥特建筑本身意义,而非圣经里蕴含的东西。
教堂的大门是虚掩着,但是里面贴着一张通告,基本意思是,禁止拍照。天色已晚,没有进去。
维基上说,教堂每年5月,信客会从世界各方云集于此,分外热闹。
上周,离职4个月的张可能会回来。公司用人之际,同时张也有这样的想法,公司和张都与我谈了这个事情。希望给一次机会。我接受了。
张告诉我,他准备看完奥运会再回来,想想本没有什么,公司也同意了。但是,却让我觉得,他不是很珍惜这样一次机会,觉得不是很好。我并不想施舍,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但是我所代表的是公司,是一个机会。上周,老大给我转发了一个张发给他的短信。具体内容,是觉得不太适合我的管理。如同,离职前的一番话。
我没有说什么,木已成舟,不来就不来了。觉得自己的事情很多,实在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考虑一个已经放弃机会的人。我觉得,没有什么好与不好。老大,一次和我谈话,提起此事,说起,解放战争,共产党收编了好几百万国民党兵。用了“收编”这个词。告诉我,一直没有收编张。他的身上有庞的烙印。
我在想,是自己没有胸怀,还是自己很挑剔。大家是一起工作,又不是一起过日子,张的问题真的这么严重吗?
我
在离你最远的地方
闭上眼睛
靠近你
你
在离我最近的地方
向我挥手
远去
奶奶
走好
奶奶,走了。
大概,8点多。弟弟10点通知我的。我很沉默。想哭。但是在客户这里,只是掩盖自己的沉默。当我的事情都处理完的时候,大概到下午2点了。我给妈妈去了一个电话。妈妈告诉我:奶奶今天早晨让她扶着起来,倚在妈妈身上,说了好多好多。然后静静的走了,没有一丝痛苦。很平静。
无法,掩饰,那从心底发出的悲痛。很沉默。甚至当下班的时候,才切切深深的感受到,一去不复返。很沉默。想想,两周前,我准备回上海,都走出大门了,又转身,回到家里,我趴在床上,慢慢的移动到疲惫的奶奶旁边,“奶奶,我走了”。我摸着奶奶的手。她告诉我,不要担心。我很沉默。仿佛知道,就是,诀别。一去不复返。
很希望,自己的情绪可以跟上节奏,但是,到现在,都无法明白,诀别的含义。是的,永远的走了。
奶奶,走了,沉默。想哭
小的时候,家里有时会停电,常常会点蜡烛。烛火很小,很微弱,轻轻的呼气,就可以让它熄灭。古人用“风烛残年”来诠释奄奄一息的生命。
姑姑告诉我:奶奶要走了。
沉默。坐在位置上,想起风烛,慢慢的消逝。
新居,是上个月9号迁入的。中间几乎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收拾。直到月底才慢慢收拾个模样。
长久以来不想回家,觉得家里很乱,无从下脚。只是倒头睡觉的地方,家就好像我的心情,拥挤而凌乱。没有特别想改变的方法,只是觉得,顾此失彼,无法根除自己的问题。久而久之就任其发展。从威海回来,心情并没有完全改变,但是此前的努力多多看到了希望,几个小弟小妹进步不小,都有了飞速的发展。甚为欣喜。可能我没有变,而环境变化了。人总要和环境来个互动,大家的成长让自己觉得付出的有了回报,很欣慰。同时也充满了信心。
不知道,是长假回来,人变得轻松,还是环境突破了之后,觉得希望。总之,我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新居。新居的空间很大,甚至以前不知道如何安置的书籍也有了独立的地方。而废弃的洗手池也拆拆换换,最后终于使用,以前闲置的花盆又植入了新的植物。窗外也不只是简单的密密麻麻的窗户。而是一片很大的绿色。
几天前,订购的电视盒终于来到,除了上网,又可以看看电视了。
不过,一周前仙客来死了,死于我在威海的时候,死于炎热的季节。很惋惜,还尝试灌水,不知道是否还遗留了种子,或者一点点希望。我们都在这个没有边际的城市忙碌着,都不得不忽略身边的人和植物。忙碌,忙碌。
朝南的大窗户,有个很大的窗台,可以当成一个单人床。窗台上有一个很厚的木板,躺在上面还是挺舒服。我想如果到了冬天,晒晒太阳应该相当不错。而夏天的晚上,打开窗户,可以扶轼眺望,放电脑的小桌子,放置其上,其上再放置好棋盘。真是无比安逸。
好好生活。
只是请了一周假。却感到长。可能是时间和地点的变换。七天在3个城市反复周转。
一直想写点东西,甚至回家还特意准备好了笔。到头来,只是又背了回来。
16号10点从上海坐动车去徐州。车很快。而徐州别来无恙。两个小时的周转时间中,我尽可能的在火车站四周转转。以前正在兴建的建筑,现在早已建好,有的竟然感到几分苍老。一条浑浊不堪的河穿城而过。老的建筑多多被新的卖场不伦不类的装修。而火车站四周跳动的红色霓虹,却多是旅馆和与性有关物品销售。仿佛到了一个被压抑欲望的城市。8年前的情景似乎历历在目,而我依然只是一个匆匆中转的旅客。
从汉口开往威海的火车,是个慢车,很多站都要停顿,虽然没有冷气。但是却可以感受到愈来愈冷的空气。很多从内地去沿海的旅客,有的是去求学,有的是去打工。火车在黑夜中到了久违的文登。文登的火车站很小,下了车感觉就好象到了前后不着村的野外。打车去了,在城市另一头的长途汽车站,天空也渐渐放晴,文登的早晨来到很早。清澈的空气中可以看见非常壮观的早霞。
汽车在颠簸的山路中,终于在9点,也几乎是24小时的旅程后到达了,崮山后村,我的目的地。妈妈总是一如既往提前准备好,早早的来迎接我。上一次来这里还是4年前的冬天,如果要追溯记忆中夏天的崮山后,要追溯到96年了,12年前。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公路被拉石头的汽车轧的坑坑洼洼。
奶奶的病情很重,我爬在奶奶的床上握着她的手。妈妈和姑姑,忙碌着,我却帮不上任何的忙。旅途带来的疲惫,以及从工作中松懈下来的气力,让自己更喜欢找个安静的地方。妈妈说姑姑的村庄很漂亮,晚上就直接去了姑姑的村庄。梧桐庵村,名字让人觉得有几分遥远,梧桐庵却很少见到梧桐树,更多的是果树。村子依山而建,村东是一条清澈的小溪。而姑姑家就在小溪边。村子很小,很安静。早晨早早醒来,可以听见溪水声。可能几日下雨,溪水暴涨,水声潺潺。去捕捉早晨的溪流,并不容易,因为要淌过在乱石中湍急的激流,才能捕捉到被阳光渲染的溪水。很多都不满意,觉得没有表达出当时静和动之间的节奏。
白天,随姑姑去山上摘水果。早晨,还是毛毛细雨,而到了中午,竟然一时间开阔起来,天空是最清澈的蓝色。远山的山峰都在薄雾中包裹,很有水墨的感觉。雨后的山分外青。置身于其中很舒服。
在一棵梨树上,我看到了一只伪装的蚂蚱。第一个感觉:隐藏的可真够深的。蚂蚱和梨树都挂满雨水。
第四天,随着卫东堂兄,去了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威海。威海也刚刚下过雨,城市围绕着海湾而建,即使在公交车上也可以不时看到湛蓝色的大海。威海到处是免费优质的沙滩。这个季节,没有理由不去沙滩。
空气很好,阳光也不错。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第一次看到这样蔚蓝的大海。海很大很大,而我的世界只有最清澈的蓝色。
海水很凉。但是我还可以承受。只是海水很涩,不小心喝了一口,嗓子分外难受。在海水中可以捡到透明的水母。晶莹的。滑滑的。很漂亮。海滩上突发奇想,像一只螃蟹把自己埋在沙滩里,沙子很细滑,盖在身上还有些压力。弟弟说水太冷,等中午再下去,很多人都持这种看法。可是到了中午,太阳极其毒辣,几乎把人晒焦了。回到上海的时候,身上已经开始蜕皮了。
我记得,Z好像很喜欢海浪,拍了很多,都觉得没有找到一种激荡的力量。回到家里仔细筛选才发现这张还行。当时浪很大,海滩上有很多6、7岁的小孩在追逐着浪。
下午,时间还早。开赴刘公岛。
刘公岛是一个景区,也是一个有驻军的小岛,小岛的生活似乎又比威海更悠闲些。只是想随便走走,没有想到岛已经被旅游深度开发,很佩服设计者的考虑,通过各种方式把历史和文化表达清楚。刘公岛并非始于清朝,早在汉朝就有记载,刘公据说是汉朝末代皇帝的皇子,为了躲避政治迫害,流亡到此岛。在蛮荒时代的小岛,这无疑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而甲午文化似乎显得有些屈辱,从19世纪70年代,清朝就开始筹措新式海军,德国的设备,英国的管理,不惜重金,几乎20年就建成了亚洲最大的舰队。定远和镇远都是作战很强的战舰,而刘公岛、威海卫、旅顺都是当时非常坚固的堡垒。无论是水师提督府、水师学堂、操练设备都力求全面引进。清政府对这支海军也给予厚望,畅想战无不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2年,或者只是紧紧的5个小时,这支庞大的舰队,倾覆。很惨。被中国不屑的日本打败。我很纳闷,即使是腐败和士气低落,为什么会有邓世昌、林永升这样坚韧的将领。即使是武器补给出了问题,为什么没有击溃一只日本铁甲舰。旗顶山的巨炮,120年以后都很威武,机关装置都似乎还可以制动,但是败了,一败涂地。
大炮很威武,从炮台望去,很开阔。不知不觉一种征服的欲望。
旗顶山的巨炮,是德国克虏伯的精品,却不曾多用,就沦为文物。
现代仿制的建筑都不伦不类,但是如果天空配合的话,从某个角度看过去还不错。
园子很漂亮。应该是北方园林的风格,和江浙沪的园子有一种说不上的区别。由于天色已晚,游人稀少,园子分外宁静,恰逢一天各个景点奔走,分外疲惫。置身于其中,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感觉。
旗顶山炮台的地下工事保存的很好,只是有的地方有些渗水,游人经过皆汤水。水是有些冰冷。加上前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以及不时滴到头上的水珠,有些恐怖。但是,依旧一个人走了过去。我的胆子总是很大。
刘公岛是一个最为理想的要塞,岛的四周,三面都是悬崖,一面是良港,非常利于坚守。从悬崖向下望去,很开阔的感觉。
英租文化。当时威海卫是英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所在地。英国人虽然到处殖民,却似乎并不像抹杀当地的文化,但是却带来了英国的教堂、香烟和制度。威海没有成为香港,刘公岛也没有成为香港岛。并非是硬件而是文化。就像北洋海军并非坚船利炮,而是围绕战争的制度。
本是回家看看奶奶,却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游山玩水,现在想想几分惭愧。不过,还是要感谢妈妈的宽容。